黄凤超 汤金华
武汉东湖高新区“逐光”教联体是以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光谷二初”)为牵头校,与武汉市光谷第七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光谷七初”)、武汉市光谷第八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光谷八初”)、武汉格鲁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格鲁伯学校”)三所学校组成的“共建型”教联体。教联体四所学校历史同源、发展同型、差异同在。历史同源是指都属于原江夏区、洪山区的偏远农村学校;
发展同型是指都属于光谷需要快速发展的薄弱学校,其中光谷二初是由光谷早期薄弱学校快速发展起来的优质学校,其他三所学校是现在需要快速发展的薄弱学校;
差异同在是指光谷二初是主城区优质学校,光谷七初和光谷八初是异地重建、正处于由农村薄弱学校向城区学校转型阶段的学校,格鲁伯学校为区内优质民办学校。
“逐光”教联体以“共同缔造”更加优质均衡教育的教育“共富”为追求,根据“共建型”教联体特点与四所学校面对的发展问题,以“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为行动纲领,确立了“‘质提升,‘教先行,‘管同步”的教联体初期“九字”建设要诀。“逐光聚力,向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迈进”是教联体成员校的共同目标与奋斗理想。
共谋共生,开辟结伴前行的新航道
文化共建,课堂共创。教联体依据各校办学理念,提出“三精”文化定位,即“精心课前准备,精细课堂教学,精准课堂提升”。光谷二初的“动课堂”,光谷七初的“思喻课堂”,光谷八初的“共学课堂”,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通过“同课异构”吸收其他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完整而深刻的呈现。教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观摩、评析、反思,实现显著的专业进步和发展。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给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共研、共思寻找提质增效的路径,促进教联体成员校共同发展。
资源共享,多层共谋。一是依托培训督导平台开展多元培训、师资提升。依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科技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指导团开展精准教师培训,加速学科骨干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二是依托资讯服务平台开启资源共享。有以教师为载体的资源共享,有以学科网、组卷网等为依托的优质校本课程、优质作业资源共享,还有以考试为指向的资源交流。三是依托教研交流平台开展智慧交流、协同发展,将各校教师队伍层层建构、网状链接,以实现横向贯通发展。四是依托调研评价平台实现智库支撑,指引方向。教联体基于学科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组织专家开展调研评价工作,形成有数据支撑的优质均衡发展的方案智库,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找准重点,直击要害,少走弯路。
教学共研,成果共享。根据“逐光”教联体联席会议精神,建立教联体内大教研组制度,以教联体为单位,分别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美术8个学科大教研组,聘任8名教联体学科大教研组组长,各学科大教研组组长根据学科特点,对“逐光”教联体内各学科日常教研活动和大型学科活动进行组织和落实。同时,名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带头人、优青等组团开展网络名师优课扶智行动,通过“交互式教室”开展专题教学,扩大名师优课覆盖面。开展“问诊课堂 寻求方向”“行动研究 共商共享”“同课碰撞 异构匠心”“以研促教 减负增效”“我的课堂 因你出彩”“聚焦课堂 均衡发展”等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扎根课堂。教联体遴选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阐述由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变革,围绕减负增效,从作业设计、作业指导、作业批辅三个方面阐释作业管理的有效做法。教联体内的名师给予教联体内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作用,整体提高教联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形成逐步迭代的校本教研。
质量共测,策略共生。教联体各学科教研组统一制定教联体内各学校德育活动、教学管理、教学竞赛、检测考试等方面的考评标準,每学期定期联校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同步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校、社会评校等绩效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统一实施方案、统一制度要求、统一时间安排、统一活动内容、统一评价标准,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精准查找各学校、各学科的不足与短板,共同研究制定提高质量的针对性措施。与此同时,将检测及测评结果作为教师师德、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为各成员校在学科师资培养方面探索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并将成员校教联体共建成果作为对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全面提升。
管理共进,辐射共赢。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逐光”教联体内教师资源共享,力促各教联体成员校师资均衡发展。成员校对标“做专一、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的能力作风建设要求,开展“日晒常规比教学、每周赛课比业务、每月拉练比管理、季度述职比敬业、年度考评比先进”系列活动,持续掀起比拼赶超、争先创优、竞进有为的热潮。每周组织教联体内各学校优势学科教师开展走教、送教活动。教师交流不仅解决了成员学校部分紧缺学科师资不足的难题,还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动了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优质师资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通过集体备课、讲示范课、听评课、交流教学心得等活动,每周组织教联体内各学校各学科教师双向交流,通过以点带面,让教联体内各学校的薄弱学科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教师交流、送教,各校师资更加切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共融共创,初尝更加优质均衡的新成果
课程研究序列化。“逐光”教联体立足实际,从课本学习到线下研学,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活动,从线上教学到线下实观,多维度有序开展系列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升。教联体物理学科的师生代表赴湖北省科技馆开展“科技改变生活”无边界课堂活动。“逐光”教联体在光谷二初举办以“为点亮科学梦‘逐光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动教育”科技节活动,活动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联动、“线上+线下”并行、“展演+展示”同台的方式进行。光谷二初全体师生,光谷七初、光谷八初学生和教师代表现场参与,教联体内其他师生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多家媒体进行了关注和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有效促进教联体内师生交流,融合学科实践与课堂教学,实现综合育人功能。
课程资源数字化。硬件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光谷二初利用“创客教室”,通过以科技为媒介的学习环境,将创客课程、创客主题套件与创新设计相融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全面发展,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为教联体赋能。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学科教研群,充分挖掘教联体各学校名师资源;
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之间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实施“青蓝工程”,推动教联体整体教研水平快速提升。多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科教学骨干。通过数字课程资源精细化标注和知识图谱构建,精准推送适合教学进度与班级学情的优质课程资源,让教联体内学生同上一堂课,实现教联体内各成员校之间师生零距离交流,让不同学校学生获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建设高效课堂夯实了基础。
交流轮岗常态化。教联体内符合条件的教师或行政人员,按照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育局审核调配的程序开展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交流期间,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行政人员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交流轮岗期间,教联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制度管理一体化。“逐光”教联体形成了常态化管理机制,有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工作任务清单,教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联席会议制度亦实现了常态化。“逐光”教联体建立了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以及研讨例会制度,实施了教联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
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研究如何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關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共商共聚,营造“一体化”发展的新生态
在“逐光”教联体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导向单一。教联体教研层面略显扁平化,主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五育”并举中的“德育育人”“美育育人”“劳动育人”依然涉及较少。
体系略缺。教联体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彼此有一定的承接性和关联性,但从整体看来,对于教师、教研提升迭代的路线,对于学生活动依然缺乏系统规划。
覆盖不够。总体而言,教联体中统考学科单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但非统考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等)教研交流力度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
接下来,“逐光”教联体将针对以上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做好教联体发展顶层设计。《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建立完善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机制”这一任务,尤其强调建立教联体成长溢出机制。这一任务的根本指向是基于师能提升的学校发展。做好教联体顶层设计,接下来教联体要从团队文化、发展目标、核心任务及年度发展任务等维度具体化实践方向,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关注“人”的发展与学校、教联体的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强化师资队伍研训机制,真正做到从育人的高度来指导教联体的各项实践活动。
开展多学科教研实践活动。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除了统考学科活动与课程外,教联体还会进一步开发艺术节、体育赛事、劳动实践等活动项目、活动课程。通过校级联合、学科联合、校级PK、学科融合等方式,打造更多艺术节、体育节,从广泛多样的活动中联结,在深入交流中给学生更多展示平台,弥补薄弱校人少、活动开展不起来的短板,丰富优质校特长,在共生共荣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星光不负赶路人,用“心”回望,逐“光”前行。逐光之路纵使艰辛而曲折,但武汉东湖高新区“逐光”教联体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初心。未来的日子,武汉东湖高新区“逐光”教联体将继续以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努力形成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良好教育生态,这只鲲鹏即将在光谷的万里长空扶摇直上,纵横万里!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光谷联体教研 赵括很忙趣味(作文与阅读)(2022年5期)2022-07-29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武汉光谷军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平衡和谐是更好的教育——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发展纪实新课程研究(2016年12期)2016-12-01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想飞上天的猫小学时代(2016年32期)2016-02-24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8期)2015-02-27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