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沈迪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与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应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聚焦关键领域关键任务,推动带动性好、示范性强的项目建设,以服务重大科技攻关和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战线要坚决扛起党的二十大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注入原动力。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要聚焦重点、堵点与难点,围绕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走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快车道”。通过研究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为客观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模型,而且能更好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本文基于教育强国背景,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宏观价值:夯实产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基本建成“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职业院校体系。尤其近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底色更鲜明,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快车道。若想使职业教育为产业强国建设赋能,就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形成职教与产业深度互动新格局[1]。一方面,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坚定不移建设产业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作为打造产业强国与制造强国的动力之源,增强其现代化发展水平,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显得愈加重要。职业教育现代化聚焦产业发展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就业,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铺平道路。这更能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实现理论更好服务与指导实践,夯实产业强国建设基础。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为赋能产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现代化有效应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精准对接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进而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产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主动调整院校专业布局,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发展,为经济产业转型所需人才提前布局。2021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共设立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从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仅在西部成渝地区就新增包括云计算、工业机器人、智能技术等在内的1000余个专业点。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将现代化数字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抢占产业数字化发展先机,使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成为有效应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策。因此,基于教育强国大背景,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对接产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赋予现代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速产业强国建设步伐提供人才保障。

(二)中观价值: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

2021年1月,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旗帜》中撰文提到,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在此背景下,教育现代化乘势而上,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教育吸引力的实然路径[2]。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现代化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创新开放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步伐。但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面临定位矮化、“兜底教育”等偏差认知,未从本质上得到社会认可[3]。为切实破除这一发展障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补齐发展短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本科职业教育现代化助力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将推动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衍生出以本科职业教育为代表的教育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职业本科教育招生4.14万人,在校生人数已达12.93万人,且预计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体系。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到“国家优质校建设项目”,再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一批引领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快速成长。《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0届高职毕业生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6.8%、94.8%和96.8%,相比2019年高职毕业生高出2-3个百分点。这足以证明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助推职业教育体系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

(三)微观价值:培养“大国工匠”的价值指向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尤其近年来,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加快,职业教育在育人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为培养适应制造业强国所需的“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座[4]。但据国务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同时根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人才缺口将增加至10.6万人。鉴于此,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一指示为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助力职业教育走上增值赋能、提质培优快车道指明方向。具体而言,高职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满足教育强国对“大国工匠”的迫切需求,这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中职旨在培育面向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利用政策机制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贯通与校际资源互享,达到协同发展、共同育人目的,可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水平专业技能与高素质职业能力的“大国工匠”。除此之外,职业教育致力于优化和完善“三教”改革,将职业标准与教学目标对接,推动专业升级与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造,培养专业化程度高、具备数字化知识与数字化操作的“大国工匠”[5]。例如,2022年11月10日,河南省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20条重点任务,以培养更多高素质“大国工匠”,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意见》的指引下,河南省预计到2025年全省完成150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带动1050万人取得相应证书,这全方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的现实需要,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上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意蕴基础上,采取如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通过观察与分析,从主观角度出发对评价对象作出定性结论;定量评价是指评价者采用数学模型处理并整合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具有量化结果的分析与判断[6]。由于教育主体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需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原则,以客观描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情况,继而形成准确、实用、科学、全面的评价结果。因此,本文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将定量考核标准作为依据对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展开评价。

二是可操作与易获取性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即指标选取需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避免指标偏向理想化与理论化,使评价结果更具操作性[7]。同时,应选取国际通用定量指标,保证指标具有代表性且统计数据来源较权威,能够真实反映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易获取原则即评价指标与数据易采集,且信息来源渠道必须权威,以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指标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原则。指标选取应覆盖众多范畴,旨在全面反映职业教育现代化本质内涵。同时需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众多,故在选取过程中应筛选出代表性指标,以便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评价。

四是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8]。理论性即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使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概念与逻辑上均具备严谨性;实践性即评价指标必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必须是符合现实状况的指标,目的在于科学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化相关评价工作。导向性即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向作用,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以评促建,以评促优。

(一)指标选取

1.数据来源

参考既有研究,本文整理了7个一级评价指标与53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利用专家访谈法与SMART原则对所选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评价指标、11个二级评价指标与41个三级评价指标在内的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运用likert5级评分法制作结构性调查问卷,并邀请专家依据指标重要程度,赋予41个职业教育现代化三级评价指标由高到低分别为5、4、3、2、1的分值。评价指标分值越高,则证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能力越强。考虑到专家权威性可能会受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年限与实践类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故对10位调查专家的打分赋予加权系数,详见表2。

表1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集

表2 专家权威性评价指标

2.数据分析

将41个三级评价指标与10位专家评分意见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其中分辨系数为0.5,结果见表3。关联度数值整体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其与母序列相关性越强,意味着评价得分越高。分析可知,办学制度完善程度(c4)、专业设置覆盖产业需求情况(c14)、“双师型”教师比例(c31)、职业教育投入与教育总投入占比(c40)关联度值最高,相关性最强;其次是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利用率(c19)、教学研究投入经费比例(c36)等指标。若将平均关联系数设置为 ≥0.6,则筛选出以办学制度完善程度(c4)、专业设置覆盖产业需求情况(c14)、“双师型”教师比例(c28)等为首的35个评价指标。在经过筛选的评价指标中,专业设置覆盖产业需求情况(c14)、“双师型”教师比例(c31)、教学研究投入经费比例(c36)三个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特性,不参与指标权重划分,即评价操作应首先对照以上三个“否决性”评价指标,一旦不符合其中任意一项,则评价立即终止;普职在校人数比例(c2)、职业教育投入与教育总投入占比(c40)属于“必要性”评价指标,同样不参与指标权重划分。

表3 三级指标关联度研究结果

(二)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1.构建层次

依据前文经过筛选后的指标(去除3个“否决性”指标与2个“必要性指标”)构建出如下三个层级:最高层级为目标层,包含5项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水平(a1)、教育服务贡献(a2)、办学质量(a3)、师资建设(a4)、经费投入(a5);中间层级为准则层,包含6项二级指标;最低层级为方案层,包含29项三级指标。

2.确定指标权重

依据“标度法”基本原理,比较两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此处以A与B分别指代两大指标,A与B相比极为重要,标度为9,极为次要则标度1/9;A与B相比重要得多,标度为7,次要得多则标度1/7;A与B相比较为重要,标度为5,极为次要则标度1/5;A与B相比轻微重要,标度为3,轻微次要则标度1/3;A与B同样重要,标度为1。标度为2、4、6、8及其倒数则表示位于两相邻判断之中。

运用AHP层次法对包含普职招生人数比例(c1)、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c3)、生均公用经费(c41)等指标在内的29阶判断矩阵进行研究,从而得到29项指标与特征向量所对应权重数值,具体可见表5。此外,利用特征向量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值为29.000,随后通过最大特征根计算得到CI值为0.000[计算公式为CI=(最大特征根值-n)/(n-1)]。研究所构建的29阶判断矩阵可对应得到随机一致性RI值为1.59。CI值与RI值可用于一致性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5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情况下,CR值与判断矩阵一致性成反比,CR值越小,则证明判断矩阵一致性越高。通过29阶判断矩阵,计算得出CI值为0.000,针对RI值查表为1.59,从而得出CR值为0.000。通常若CR值<0.1,证明研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所得权重具备一致性。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要点分析

经过整理并汇总研究结果,最终得到表5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另外,3个“否决性”评价指标分别为专业设置覆盖产业需求情况(c14)、“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c31)、教学研究投入经费比例(c36),2个“必要性”评价指标为普职在校人数比例(c2)与职业教育投入与教育总投入占比(c40)。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重点:发展水平

分析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权重系数排名结果不难发现,发展水平(a1)权重值为0.413,在5个一级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普职招生人数比例(c1)是发展水平(a1)中权重值最大下属指标,权重值为0.088,在29个三级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在评价权重值最大的10个三级评价指标中,有5个属于发展水平(a1),分别是普职招生人数比例(c1),权重值为0.088;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c3),权重值为0.081;办学制度完善程度(c4),权重值为0.044;校企合作数量(c11),权重值为0.042;实训基地建设数量(c10),权重值为0.038。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应在招生质量、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数量等环节下功夫。

1.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特点:办学质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应运而生,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增添全新动力。这就需要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办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开拓全新教育教学道路,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分析表5不难发现,诸多评价指标围绕办学质量展开,旨在体现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时代特色。指标主要包括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利用率(c19)、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率(c22)、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训课程成绩(c23)、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c25)、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收入水平(c26)。综上可知,职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将办学质量作为评价特点之一,可准确衡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为后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数据与理论基础。

2.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特色:教育服务贡献

由表5可知,教育服务贡献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占比相对较高,且其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作用,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中的一大特色指标。例如,助力农村脱贫与产业建设情况(c12)、毕业生占相关产业新增从业人数比例(c13)、科研成果转化数量(c15)、公益性培训规模(c16)、年均社会培训人次(c18)。上述指标均反映了职业教育产业贡献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情况,可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量化评分,多维评价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可操作性与通用性参考价值,有助于攻克育人难点与重点,助推我国走上教育强国之路。在具体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侧重量化评价,不以“一张答卷”做衡量。师资方面,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协同合作,给予学生更多学业与职业规划指导,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在办学质量上着重从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结合市场调研、书面汇报与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保证评价客观全面的同时提升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教学能力。就评价机构而言,其应统一职业院校、政府与行业企业间的利益诉求,并联合多方主体从多维视角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评价,蓄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尤其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求随之提高,这要求职业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教育贡献、师资建设与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赋能,进而培养出支撑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突出重点,形成合力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教育强国之羽翼。因此,在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性指标。重点性指标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若该类指标缺位,难以充分揭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各类问题,可能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工作,必须形成合力为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能量,比如,向学生证书获取率、就业率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数量等方面倾斜,加大相关资源供给与配置力度。并且,应严格恪守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原则,充分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现代化所涉及群体如学生、教师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形成覆盖广、范围大的职业教育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划分模块,系统高效

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内容众多,这要求职业院校要将多元化指标进行模块划分,构建系统高效的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系统。如分模块建立指标数据库,形成学校与社会、企业同步行进的评价机制,必要时可加入其他材料进行辅助,以规范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选取内容。评价系统高效运作需多方协同合作,将评价指标按模块进行比较并赋权,而后根据专业打分与指标体系自身权重得到详细指标体系的总得分。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将校园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采取双盲评价,一方面便于职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被客观赋权,另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使评价结果具备全面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强国指标体系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强国有我音乐教育与创作(2019年7期)2019-05-19秦晋争霸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10-10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期)2017-06-11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1期)2017-05-17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4期)2011-10-26

推荐访问:指标体系 强国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