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措施(6篇)

篇一:布病防控措施

  

  随着关于人兽共患性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多,人们对其重视程

  度也不断增加,而布鲁菌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

  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菌为布鲁菌病的病原菌,该菌可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布鲁菌

  病分布广泛,危害性非常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

  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

  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控,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其重

  要。

  1.

  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

  (一)

  传染源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

  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

  汁及尿液也常染菌。

  (二)

  传染途径

  ①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也可间接接触

  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

  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

  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

  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

  最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

  2.

  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由于布鲁菌病的频繁流行,全世界已为此付出了惨

  重的代价,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与教训。

  布鲁菌病的预

  防和控制,涉及人类,动物和生态三个主体,因此,对布鲁菌病

  的预防和控制,通常采取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的策略。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布鲁菌疫苗的研究发

  展,在人和动物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方面得一致意见,并进行国

  际合作,在任何时候分享资源与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

  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国际上其他相关的团体联合

  共同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

  (包括人兽共患病)

  的全球早期预警体

  系

  ”,同时强调了布鲁菌病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但直接危害公共

  安全,而且还影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贸易,同时阻碍了社会经济

  发展,特别是对牧区经济的影响最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布菌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布病防治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

  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布鲁菌

  病,才能防止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鲁菌

  病的目的。

  (一)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牛场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国家动

  物卫生防疫要求,门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间。

  实行封闭式饲养管

  理,员工的工作服、胶鞋要保持清洁;车辆、行人不可随意进入

  场内;至少每周彻底消毒1次。1%-3%勺石炭

  酸溶液、2%勺福尔

  马林溶液、3%的漂白粉溶液、20%的石灰乳和苛性钠溶液消毒效

  果都很好。养殖场地可采用

  20%石灰乳或

  10%漂白粉乳剂消毒,圈

  舍可用

  3%来苏儿喷洒消毒。

  (二)

  做好防治计划

  为了防止病原入侵,应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按时

  清除粪便,定期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和干燥。做好杀

  虫灭鼠工作,一定要预防该病传入未感染蓄群中,对新勺家畜进

  行严格检疫,必需隔离观察

  1个月以上,期间进行

  2次布鲁菌病

  检疫,观察无异常,确定健康后才能合群。

  (三)

  加强布鲁菌病勺宣传

  定期举办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者整体

  素质。同时,加强饲养环节勺技术服务,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

  员业务素质和进场入户服务水平。

  加强自我保护,尽量把畜舍迁

  出居住区,彻底改变人畜混居勺现状,接触畜群尤其是接触布

  鲁菌病污染畜群勺饲养人员、兽医、工人等都要及时进行消毒,定期进行免疫。加强牛、羊、猪及牛奶等勺管理,为消费者提供

  安全可靠勺放心食品。

  (四)

  定期检疫家畜与监测

  我国布鲁菌病勺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勺羊、牛和猪,其次为鹿

  和犬等。应尽量减少病畜数量、严格制病畜的流动,避免患病的和为患病的病畜混养,及时检疫家畜。

  疫区各种家畜均为被检对

  象,其中羊

  4月龄和牛

  8月龄以上检疫为宜,接种过菌苗的动物也

  应在免疫后12个?36个月时检疫,每年至少2次,对检出的阳性

  病畜进行及时隔离和淘汰,对已感染的病畜要集中焚烧或深埋,对病畜所产的流产胎儿、排泄物和乳制品等也要进行严格消毒,并做无害化处理,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对可疑家畜

  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严处臵”,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五)切断传播途径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衣应该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不能随

  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被其他动物食用而引起布鲁菌病传播;

  被污染的场地,应立即彻底消毒;

  来自疫区的皮毛应在收购地点

  进行消毒;

  奶和奶制品应加热后食用;

  家畜粪便须经生物热发酵

  消毒。

  (六)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活疫

  苗进行接种。在我国,主要使用猪布鲁菌

  2号弱毒活菌苗,该

  苗是一株毒力减弱的布鲁菌菌株,该菌具有独立稳定及使用安

  全的特点。

  经布鲁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为阴性者,可

  接种104M冻干活菌苗,免疫期

  1年,第2年可复接种

  1次,以后不

  需再接种。

篇二:布病防控措施

  

  防控布病实施方案

  布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布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一套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布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布病,避免盲目恐慌和传播。

  二、加强兽医监管。

  加强兽医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布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养殖场、农户等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和动物健康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防止疫情蔓延。

  三、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和畜牧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加强对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工作的监督,保障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四、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提供相关防护用具和装备,引导养殖户和工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减少接触病原菌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五、加强疫苗接种。

  加强布病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传播。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加强对养殖户和畜牧户的疫苗接种宣传,提高接种率,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六、加强监测预警。

  加强对布病疫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提高预警能力,及时制定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播。

  七、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布病疫情。加强信息共享,开展技术交流,共同研究防控布病的有效措施,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动植物健康安全。

  总之,防控布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养殖户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和配合。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措施,全面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畜健康和社会稳定。希望本文提出的防控布病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为预防和控制布病疫情做出积极贡献。

篇三:布病防控措施

  

  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

  一、环境消毒

  1.家畜圈舍清洁消毒

  对家畜圈舍进行定期清洁,清除粪便、尿液等污物,保持干燥清洁。然后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圈舍进行消毒,如过氧乙酸、石灰乳等,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饮水消毒

  家畜饮水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氯气消毒等方法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饮水安全。

  二、人员消毒

  1.人员防护

  工作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布病的动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布病的动物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包括洗手、更换工作服等,避免病原体传播。

  三、动物消毒

  1.定期检疫

  对家畜进行定期检疫,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传播。

  2.动物隔离消毒

  对疑似或确诊患有布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定期对隔离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防止传播。

  四、物品消毒

  1.农具消毒

  农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消毒,避免病原体通过农具传播。

  2.饲料消毒

  家畜饲料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霉等工作,避免饲料受到病原体污染。

  五、废弃物处理

  1.定期清理

  对家畜圈舍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废弃物滋生病原体。

  2.安全处理

  对清理出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可以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杀

  灭病原体,防止传播。

  六、室内通风

  保持家畜圈舍的良好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有助于防控布病。

  以上就是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帮助,共同保障人畜健康。

篇四:布病防控措施

  

  布病实施方案及措施

  布病,又称为野兔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1.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包括畜牧兽医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情况。

  2.加强对布病的监测和报告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疫情监测和报告的重视和能力。

  二、加强疫苗接种。

  1.对易感动物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传播。

  2.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三、加强环境消毒和防护。

  1.对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2.加强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在疫情环境下的自我防护能力。

  四、加强疫情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

  1.对疫情发生地进行溯源和调查,找出疫情传播的原因和途径,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加强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1.开展布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鼓励公众参与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的合力。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布病等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2.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布病防控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布病的实施方案及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希望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和公众都能共同努力,为布病的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五:布病防控措施

  

  布病防控实施方案

  布病,又称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人类和啮齿动物中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安全。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至关重要。

  一、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布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鼠类和野生啮齿动物的监测和调查。及时收集疫情数据,开展疫情预警工作,确保对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快速反应。

  二、环境治理与卫生防护。

  加强对鼠类和野生啮齿动物栖息地的环境治理,清除垃圾、杂草和废弃物,减少啮齿动物的栖息场所。加强卫生防护,做好饮用水、食品卫生管理,减少人畜接触。

  三、免疫接种与个人防护。

  对易感人群进行布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加强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四、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

  建立布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疫情发生时的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建设,提高对布病患者的救治水平。

  五、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

  开展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布病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六、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布病防控合作,开展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播和疫情蔓延的风险。

  在布病防控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防控体系,有效减少布病的传播和流行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希望广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努力,为构建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篇六:布病防控措施

  

  布病预防管理制度

  一、布病的基本知识

  1.布氏杆菌:布氏杆菌是引起布病的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布氏杆菌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食用被感染的动物制品而传播。

  2.感染途径:人类感染布氏杆菌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食用被感染的动物制品、接触被感染的材料或液体以及呼吸含有布氏杆菌的气溶胶。

  3.症状: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疼痛、头痛、肌肉疼痛、出汗、纳差等。

  4.诊断: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

  5.预防:布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动物疾病的监测和控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

  二、布病预防管理制度的建立

  1.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布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职责和义务,划定权责边界,保障预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疾控网络:建立布病防控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包括国家卫生部门、动物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预防管理措施。

  3.宣传教育:开展布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动物卫生监测和检测,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动物检疫:建立严格的动物检疫制度,加强对于牛羊等易感动物的监测和检测,减少布病的动物传播风险。

  5.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布病的实验室检测和药物治疗能力,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减少疾病传播。

  6.疫苗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建立相关的疫苗接种机制,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病例的发生。

  7.应急预案:建立布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机制、危机处置流程和相关资源调配措施,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及时有效应对。

  8.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布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预防管理措施,保障预防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布病预防管理制度的实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预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确保预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预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预防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定期开展预防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保障预防管理工作的持续改善。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共同制定预防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布病预防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6.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社会共识和支持度,推动布病预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总结与展望

  布病是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效的预防管理制度对于控制和防治布病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制度,加强各项预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布病预防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布病防控措施 防控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