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原 葛如一 钟宇航 钟尧 刘清华
[摘 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国中职教育在职教师资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导致职教师资发展困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政策层面对职教师资引进的保障力度不够;
二是中职学校层面缺乏激励性的专业师资管理制度;
三是社会文化层面对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发挥政府在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中的牵头保障作用,增强中职学校在师资质量全面提升方面的办学主体责任,加强国家主流媒体对职教发展包括师资发展进行正面文化宣传。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师资困境;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654(2024)02—096—006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又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2月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建好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加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富有远见,与职业教育关联紧密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不同类型村庄协调有序发展;
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乡村产业的蓬勃兴旺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但受制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着困境。最值得重点关注、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师资困境。为此,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问题研究作一专门探讨,以助推这一重要问题的解决。
一、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2023年7月中旬,研究团队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临县、汾阳市、交城县等四县(市)中职学校的实地调研,以及与中职教育一线从业者、当地企业家和相关政府领导的访谈1,发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欠发达县域中职学校普遍面临师资困境。具体而言,包括教师资源短缺,专业课教师人手不足、质量不高,人才粘性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欠发达县域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重了各地方青年人口流失,成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主管部门公开招考教师与职业学校实际需求的矛盾
政府所聘带编教师缺少技术型人才,受访学校普遍存在带编文化课教师过剩而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部分学校近几年甚至未进行带编专业课教师招聘,只是采用临时聘任的办法解决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加之受访学校大多教师编制不满,在岗教师人数进一步缩小,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二)学校临时聘用专业课师资资金不足,渠道匮乏
受访学校普遍反映,其资金往往不足以支撑面向社会大量聘请专业人员来校兼职专业课教学,近年来的政府财政紧张更加剧了这一困境。这些学校普遍以文化课教师兼职专业课教学,例如以物理老师代教“机电课程”等。通常情况下,文化课教师多自行学习专业技能后进行教学,技能熟悉程度有限,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专业化培训存在困难,缺少就近接受培训的平台
文化课教师兼职专业课教学需接受培训,但受访学校普遍人手紧张,教师身兼数职,绝大部分教师不满足外出接受长时间专业化集中培训的条件,学校经费也难以支持教师大规模外出培训。同时,已有的培训效果差,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缺少时效性。部分专业(如无人机教学、机床操作等)缺少基本培训条件,甚至部分教师未能得到专业化培训。
(四)教师知识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脱节,产教融合政策亟待深化
专职专业课教师对产业实际发展情况与前沿操作技术了解程度低,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缺少地方产业特色,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用工需求,不但影响企业用工意愿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也直接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弱化。
以上师资困境不仅仅局限于本次调研受访的四所欠发达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其他省份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其负面作用是严重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深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从而形成“低质量——低认可度——更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亟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二、中职教育师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困境的成因,依据政策主体的不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概括:
(一)政府政策层面
首先,依据我国现行人才引进有关规定,事业编制遵循“凡进必考”原则,带编中职教师的招聘组织权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参与度。其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公开招考师资的标准设置不合理,标准制定阶段与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单位缺少沟通,造成实际招聘者更偏向担任文化课教师的情况。再次,政府的财政分配结构性失衡,在教育领域的整体投入受到财政状况冲击的大背景下,政府更倾向于将财政资金投入普通高中建设,以追求升学率及重点率的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则相对有限。地方政府受评价体系影响,更倾向将资金投入到易出成绩的生产性公共支出中,且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弱于属于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以及为国家输送尖端战略性人才的高等教育[1]。最后,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强,政府将“鼓励学校自主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兼职”作为解决带编专业教师缺乏的途径,但缺少政策的配套措施,牵头保障作用弱。
(二)学校层面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因建设搭建维护实训场地、购买实训设备需要,正常情况下资金消耗需求高于普通高中,进一步压缩了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有研究显示,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有24%的地区“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低于30%。在兼职教师的聘任上,82%的省份不能达到基本标准,仍有62%的省份在专任教师比例上未能达到全国80%的均值[2]。第二,职业中学普遍存在师资管理制度不合理现象,缺乏明确晋升机制与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教学绩效考核标准模糊,后续发展空间狭小,人才的职业粘性低,制约了中职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部分专业课教师毕业后直接加入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局限于校园,导致其视野封闭,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不了解一线技术实际运用方向,知识储备更新缓慢,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技术陈旧,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出于集中节假日时间以便于开展培训的考虑,学校组织的大规模集中培训多选择在寒暑假开展,但也因此占用教师正常假期,影响其生活安排,导致教师接受培训的意愿与专注度低,降低了培训有效性。有新入职教师提出,“应精简培训环节,提高培训效率”“现在的培训有点拖沓和重复”“培训时间不要占用周末”[3]。第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多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同等条件下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三)社会文化层面
受长期的社会刻板印象以及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客观情况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从业者社会认同度低,企业用工选择度不高,形成了一系列影响中职发展的问题。
第一个是自我定位错置,受访学校多将自身定位为“兜底”选择,不少学生以消极态度进行学习,班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得不到正向反馈后逐渐丧失职业热情。有关调查发现,只有14.8%的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有63%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般,占绝大多数。有 17.5%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差,甚至有4.2%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差,完全不想学习[4]。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从业者表现出的负面行为进一步降低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风评,影响人才投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从业意愿,长此以往,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变弱。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以消极态度学习,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发展不充分,反馈给用人单位后进一步强化其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刻板印象,严重影响地方企业用人意愿,恶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对口就业机制,加之国内学历贬值现象严重,新增就业空间放缓,大量本科生、研究生下沉地方参与竞争,进一步压缩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空间。
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来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更容易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前述相关研究也表明,中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父亲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水平,占比为50.8%;
小学以下也占有一定比例,为36.2%;
而高中/中职以及大专/本科占比仅为 11.9%和1.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多集中在小学及以下,为60.3%;
初中水平也较多,为33.6%;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中职和大专/本科学历的比例很少,仅为4.5%和1.3%[5]。这些学生家长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在挑选学校过程中盲目追求文化课设置与普通高中的一致性,以此为重要依据选择就读学校,倒逼中职学校大规模设置普通文化课程,使得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趋近普通高中。在专业选择过程中,学生家长盲目追求新兴专业,坚持利益导向,歧视涉农专业(如农学、林学等),导致学校出于招生考虑不顾当地产业规划开设专业,加之当地缺少相关企业,外聘人员成本进一步上升,严重影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三、中职师资困境的解决路径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分析,在解决路径方面提出相应的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在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中的牵头保障作用
首先,政府要通过牵头组织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学者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对现有中职学校的专业及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共同建立既具合理性又具挑战性的学术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基于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参与、相互协调的外部评价机制[5],积极探索更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数字化教学与线下实训齐头并进,促进专业及课程建设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也以此来保障中职学校引进适合社会经济行业发展需要的师资,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吸引力。
其次,政府要为学校与企业牵线搭桥,构建校企互动平台,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企业员工或社会专业人士到校兼职。政府对所属企业履行适度社会责任的情况,按照其到中职学校的兼职人数给予政策优惠,激励双方交流互动,促进职业学校与市场的合作创新,真正发挥“技能人才+资源=生产力”的效能[6]。同时政府要保证校企衔接协商平台的畅通,赋予两者平等地位,定期开展座谈会,使得企业意见和市场趋势能够及时、有效、充分地反馈到职业教育领域[7],充分实现学校与企業和谐共育的教育格局。
最后,政府主管部门要推动加强校际合作,特别是推动中职院校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中职学校合理组织现有教师赴外进行中短期学习、培训、进修,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或组织校外专家、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当地企业家以短期有偿课程、讲座、沟通交流等形式定期入校对现有在校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能力培训服务赋能技能、人才、心理、社会等资本[8],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互相借鉴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推动校际互联互通,切实促进共同发展。
(二)增强中职学校在师资质量全面提升方面的办学主体责任
发挥中职学校在师资质量全面提升方面的办学主体责任,主要是增强学校在优化师资编制结构方面的参与度,以及建立健全校内教师培训的传帮带机制和人才回流机制。
1. 增强中职学校在优化编制结构等方面的参与度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完善师资筛选质量管理机制。在编制设置中,遵循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课程目标、功能和内容等方面优化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结构,在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设置标准的基础上科学规范、灵活改革,依据职教20条相关师资规定,“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放宽招聘教师的学历门槛,打通特殊高技能人才的引进通道”。
在教师筛选过程中,明确用人单位参与师资招聘,覆盖从标准制定、简历筛选到最后面试的全过程,严格考核教师思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专业素养等,确保用人单位能够招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教师评估中,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评手段定期评估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健全企业评价、家长评价、校内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以业绩贡献、能力水平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9],确保师资质量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传帮带机制与人才回流机制
在学校内部,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提升,组织建立教师传帮带机制。以资深教师、业务骨干为带头人,以结对子、教研组等形式带动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设置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制度,经常性示范、督促与检查,定期总结评价。推动新教师把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刻认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征及其规律,在不断增强新教师服务意识与责任心的同时,提高新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强化中职教师师范性与职业性的双重属性[10],培养一批又一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骨干。
此外,校方要建立人才回流机制,鼓励从该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任教,通过优先安排教师岗位、提供充足工作机会与职业发展空间等措施吸引优秀毕业生,实现知识与技术的有机融合,为学校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为其在本地安家立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支持,如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提升其幸福感与满足感,奠定坚实“人才之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国家主流媒体对职教发展包括师资发展进行正面文化宣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主流媒体有权力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社会文化宣传报道,也有责任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情况进行主流文化宣传,进而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良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国家主流媒体首先需要秉承“内聚合力,外塑形象”的原则,长期宣传中职教师培养学生复合能力、网状逻辑结构、合理的多元专业群课程体系[11],塑造中职正面形象,让大众普遍认识到中职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还能为他们提供升学途径,借此提高中职教育的知名度,树立正面形象。
其次,国家的主流媒体也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优秀中职教师的先进事迹,强调其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特别要宣传中职学校的各类师生合作的技能大赛和社会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中职办学特色,从而形成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教文化新风尚。
最后,要大力宣传中职校师生如何以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乡村振兴,在实现自身教学特色的同时寻求最大化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12],从而助推中职学校努力提升全体教师具备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引导当地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意识,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推动中职学校以技术技能助力乡村、以知识赋能振兴乡村的伟大进程。
参考文献:
[1] 禹文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2] 崔宇馨,石伟平.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12):19-26.
[3] 李阳,闫静.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7):61-67.
[4] 凌单丹.基于学生视角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过程衔接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5] 郄海霞,王世斌,董芳芳.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机制及启示——以亚利桑那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12):40-47.
[6] 薛圆美,梁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中期成效与优化路径——基于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3,(02):52-59.
[7] 白维,孟庆瑜.荷兰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81-85.
[8] 王思瑶,马秀峰.场域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3):27-34.
[9] 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7.
[10] 武潮洋,吕清,武现聪.中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15):19-23.
[11] 黃丽颖,王秉政,李潘坡.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49-53.
[12] 陈晨,夏青山.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65-70.
The Issues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olution Pathway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 Zhenyuan1 Ge Ruyi1 Zhong Yuhang1 Zhong Yao1 Liu Qinghua2
1 College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350
2 School of Sociolog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35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till faces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aspect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Firstly,the government"s policy level i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en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econdly,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nt built teachers management system with high vocation attractiveness. Thirdly,the society vocation identification is relatively low 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se issues,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oles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provide enough qualified professional teachers,enhance the running responsibility of secondary school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mainstream media to carry out positive cultural public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Teachers Issues,Solution Pathways
(責任编辑:吴茳)
作者简介 马振原,本科生,南开大学哲学院;
葛如一,本科生,南开大学哲学院;
钟宇航,本科生,南开大学哲学院;
钟尧,本科生,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刘清华,副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天津,300350。
项目基金 本文系2023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系统性与延展性研究”以及2023年南开大学“师生四同”实践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1 对4所中职学校的访谈问题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情况、专业与课程设置情况、实训实习情况、学校生源结构与具体流向、校企合作情况、目前的困境与期望得到的帮助;
对当地4位企业家的访谈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用人政策与人才结构、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对四县有关政府领导的访谈问题主要包括: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五大振兴的内在联系、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