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转型期中国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关联性探析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文化发生了重要变迁。日益盛行的政治亚文化对政治稳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重点分析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相互的影响机制,达到整合政治亚文化、维护政治稳定的目的。
标签:政治亚文化;政治稳定;关联性;影响
1、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治文化发生着重大变迁。政治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种,对于政治系统的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政治稳定产生了影响。“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政治亚文化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探究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联性,对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在政治体系内,政治亚文化和政治稳定作为内在的政治要素,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他们相互作用影响。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革,各种政治亚文化在中国凸显并且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分布特点,对公众的政治心理和态度产生了双面的复杂的影响,继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反过来,政治稳定与否也对政治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2、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的内涵
文化是我们行为的一种态度,在我们心灵深处起指导作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诠释了对政治亚文化的内涵。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指出:“一个政治体系的全体人民是由地方集团、种族集团或社会各阶级所构成的,它们都可能各有特殊的倾向或趋向,他把这些特殊的倾向称为亚文化”。卢森伯恩提出:“一种亚文化就是指一个政治体系中,存在着这么一批人,他们的政治导向显然有别于该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后或至少是有别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导向”。中国学者谢庆魁认为:“政治亚文化是政治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所属的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地域、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产生了有别于主流政治文化整体性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并在政治体系中起了一定影响作用的政治文化”。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成果,政治亚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政治体系内,由于年龄、性别、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民族的不同,某些社会成员所持有的有别于主导型政治亚文化的特殊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的总和。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政治稳定的内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塞缪尔·亨廷顿对其的诠释。他认为:“政治稳定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秩序性和持续性。第一个因素意味着政治体系相对来说不存在暴力、武力、高压政治和分裂。第二个因素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关键成分相对来说不发生变化、政治发展不发生中断、社会不存在希望政治体系来个根本改变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政治运动。”笔者比较认同这种观点,政治稳定并不是绝对的稳定,它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政
治稳定并不是指政治体系的所有成分都不发生变化,当面临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压力,政治体系能够通过内外调节机制作用下,维系其发展过程的有序性、合理性和连续性。
3、政治亚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功能
政治亚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是多维度的,既表现出促进政治稳定的正功能,也对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政治亚文化对政治稳定的正功能。首先,多元化的政治亚文化为主导型政治文化提供思想基础,为维护政治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文化保证。政治亚文化的存在,使社会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容才有异,有异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进步,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进步的奥妙所在。”我国主导型政治文化也是在与政治亚文化的比较借鉴中不断进步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保持传统民族精神之魂。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的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政治文化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转型期,中国的传统政治亚文化和西方政治亚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主导型的政治文化。其次,政治亚文化推进中国政治体制均衡发展。阿尔蒙德说过,一个稳定有效地的民主政府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民对政治过程的政治取向——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是政治文化的固化,如果政治文化能够支持政治系统,那么政治系统就会得到维持和稳定的发展。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受本国政治文化的内容影响。各种政治亚文化凸显必然和既有的政治体制势发生冲突,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聚性和西方政治文化扩张性各自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可以促使政治亚文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具有协调作用,进而防止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引导政治体制转变的均衡发展,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维护好社会的政治稳定。再次,凸显社会矛盾,促进国家政策合理调整,满足公众需求。政治亚文化是社会中一群特定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它凸现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主要政治信念和政治导向,反映一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职业、社会地位等民众的政治心理,政治要求和政治期望。当社会各个阶层的愿望被反映出来,国家就会相应的出台政策作出合理的调整,那么公众的政治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最终实现社会稳定。
(2)政治亚文化对政治稳定的负功能。首先,引发政治认同危机,减低政治合法性。政治系统的合法性是指社会对政治统治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当政府的统治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拥护,统治才能更加有效,政局才能更加稳定。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弥漫在各个阶级中,所以国内不可能出现统一的政治认同,政治亚文化分散破碎,缺乏主导型政治文化的领导和整合,其消极因素削弱了政治合法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政府的认同感下降,引发人们排斥政府统治。政治认同的多元化,也使得政治合法性的心理支持分散,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其次,诱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公众参与政府的决策活动,多元化的政治亚文化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催化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牢牢地印在公民内心深处,传统文化中的“君主崇拜”、“子民心理”的意识形态使公众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国家的积极性,认为公民只有服从领导的义务,内心就会形成即便参与政治管理,自己的意愿也不会真正得到支持
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会消极的进行政治参与,就会出现投弃权票、政治冷漠和被动参与等现象。受西方政治文化中自由激进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公民在自身权益手段侵害时,采取激烈的方式(如自发组织群众攻击政府、非法地进行游行示威等方式),引发政治躁动。由此可见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对维护政治稳定的破坏性。再次,政治亚文化加剧中国政治腐败,破坏政治清廉。政治腐败不仅损害了社会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违背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削弱了政府的政权合法性。中国腐败问题的盛行与政治亚文化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首先,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远的人治观念浓厚,缺乏法治传统,大部分公众信奉“关系大于一切”的心理,在充当行政相对人,不管是在实现权利或履行职责时,不理会制度、法律的约束,认为要想达到目的必须进行行贿,不仅助长了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心理,还损害自身利益,公众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当局并不是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大下降。其次,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削弱了中国公众的集体主义观,凡事都以个人利益为主,这就导致国家公职人员不考虑国家、人民的利益,只为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这也是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4、政治稳定对政治亚文化的作用机制
政治亚文化不仅仅包含着公众内心对政治现象的一种心态,其实更体现了这一部分政治群体对经济利益分配和政治利益表达的一种诉求。一个国家政治稳定,政治生活有序发展,则公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
(1)政治稳定促进政治亚文化健康发展。首先,政治稳定提高公民政治认同,促进政治合法性。政治稳定使公民周围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活和谐、稳定有序,公民的各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得到强有力的维护,这样就会提高公民对政府权威的认同和信任,公众拥护国家实行的各种制度,势必响应国家号召,自然地会排斥政治亚文化中的很多消极因素,公民当然地选择与主导型政治文化相融合的政治取向和政治价值观,政治亚文化就会在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带领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自身得到有效的整合。其次,政治稳定避免社会发生动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则政权不会发生更迭,国家不会出现暴力和武力压制公民行为,不会出现大的社会动荡,社会秩序亦会井井有条,能够有效控制社会冲突矛盾,构建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了,各种利益就和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和谐了,公民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冲突和矛盾会得到消解,政治亚文化持有者的极端的政治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逐渐被正确的主导地位的政治价值观所包容和整合。
(2)政治不稳定弱化政治亚文化的整合。首先,政治不稳定弱化政治合法性,威胁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信任感。一个社会一旦出现了政治不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各种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公众在恶化的环境下心理就会出现不满和扭曲,怀疑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政府越来越不认同和信任,出现各种推翻政权的极端行为。当公众不认同政府时,就会怀疑政府所倡导的主导型政治文化,滋生出各种与主导型政治文化不和谐的政治亚文化,支持政治亚文化的公众也会越
来越强大,很多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公众心理越发明显,这就非常不利于政治亚文化的整合。其次,政治不稳定削弱政府的有效控制,不利于社会阶级的整合。政治不稳定说明当局政府没有满足社会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需求,没有照顾到社会各个阶级的利益实现。若政府只是为社会个别阶级的利益服务,势必会激起其他阶级的不满,更甚者会引发阶级暴动和骚乱,政府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也不能得到实现。社会的一些阶级被冷落,导致与社会的主导力量越行越远,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亚文化心理和态度。所以,政治不稳定的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社会阶级力量的融合,政治亚文化持有者的政治心理与主导型政治亚文化分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W.Rosenbaum.pliticalculture.London:ThomasNelsonandSons,1975[4]谢庆魁,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7]李艳丽,政治亚文化: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因素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篇二: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整治政治亚文化研讨发言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参会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对政治亚文化的研讨意见和发言。
首先,政治亚文化指的是在政治体制中形成的一种次文化现象,它是由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政治亚文化的产生不仅是政治制度中难以避免的一个副产品,也是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一种反映。因此,整治政治亚文化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们应该从政治制度和体制入手,完善和健全政治制度,提升其包容性和公正性,这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才能够减少政治亚文化的产生。
其次,我们还应该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政治亚文化的产生也与民众对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不足有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公民教育,提升民众的政治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使政治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此外,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也是整治政治亚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在整治政治亚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媒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监督的职责,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宣传正能量,对政治亚文化进行舆论引导。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国政治文化建设水平。政治亚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之,整治政治亚文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完善政治制度,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以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地减少政治亚文化的产生,促进我国政治文化的进步发展。
谢谢大家!
篇三: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政治亚文化状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亚文化体现了政治文化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其状态及其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软环境。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呈现多样化态势,这种态势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政治亚文化,以促进和谐社会进程。
标签:政治文化;政治亚文化;和谐社会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扩大经济基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必须夯实政治文化基础。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使人们从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上对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形成政治文化认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政治亚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构成状态及其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关系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亚文化状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亚文化
(一)政治亚文化产生的原因
政治生活不仅有其制度、体制、规范等“硬件”,而且有其“软件”,如感情、信仰、心理等。政治文化就属于政治生活的“软件”。美国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1〕那么什么是政治亚文化呢?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指出,一个政治体系的全体人民是由地方集团、种族集团或社会各阶级所构成的,它们都可能各有特殊的倾向或趋向。他把这些特殊的倾向称为亚文化。〔2〕法国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则把文化看作一种集合体,亚文化相当于文化集合体内部的个别集体。同时他还提出了“反文化”的概念,即一种文化体系内部的某个集团抛弃了本体系的根本价值观念,用别的价值观来与之对抗,但这个集团又部分地依靠这个文化体系。迪韦尔热将这种反文化也视为一种亚文化。〔3〕
由政治亚文化的内涵不难看出,政治亚文化相当复杂,它既表现整体政治文化的个别性、特殊性,又表现政治文化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及政治文化的地域性。至于这种复杂的政治亚文化产生的原因,阿尔蒙德和迪韦尔热都将其归于政治体系内存在的不同集团、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差异。政治文化主体构成的复杂性,是产生政治亚文化的基本原因,这对于考察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的政治文化来说,是适宜的。尤其对分析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亚文化,更是无可替代的分
析维度。
然而,仅从政治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来分析当前中国的政治亚文化却远远不够。原因在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之中,适合政治现代化的现代政治文化尚在酝酿,而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传统政治文化的身影仍依稀可见,加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影响,异域政治文化不断渗入并与本土政治文化交汇与冲突。因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亚文化不仅需要考虑政治文化主体构成的复杂性,而且还需要考虑政治文化的发展性、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因素。
(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亚文化
根据以上政治亚文化产生的动因与途径分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亚文化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主义政治亚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文化,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从阶级的角度看,它是当代占统治地位、当家做主了的中国各民族人民具有的政治心态与共识。然而人民群众又可以由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民族等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各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基于利益机制,他们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过程的态度、情感等也有所差异。同一政策作用于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其产生的结果往往不同。从而形成相应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政治亚文化。但从本质上看,各种社会主义政治亚文化属于同质的亚文化群,他们存在较多共识,即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为核心,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及重大政策问题持相当的认同感,在政治取向上关心、支持现存政治体系。
2.反文化
。反文化指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政治文化,是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他们在政治取向上对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认同感,对政府的输入输出持反对或冷漠态度,崇尚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背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反文化有各种表现形式,“有的公开鼓吹‘全盘西化’,在政治上宣扬取消、削弱共产党的领导,主张西方式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有的在经济上宣扬私有化,主张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的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价值观念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有的…诋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4〕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反文化,都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歪曲或逆向反映,是一种否定或背离社会主义文化的敌对性政治文化。
3.传统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自然经济、封建宗法制度、儒家学说占支配地位的人伦型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以家国同构的国家观念、君主民本的政治思想、权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5〕有着两千多年深厚历史积累的传统政治文化,并没有随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而销声匿迹,其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仍然广泛地存在政治生活之中。其民本思想寓含的重民情、察民意的治政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意识凝聚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和国
家主人翁精神,强调自强不息、道德自律、崇尚和谐的理念,对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6〕但其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与浓厚的臣民意识严重地制约着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责任感,成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发展最严重的思想羁绊。〔5〕
4.外来西方政治文化。外来西方政治文化渗透始于西方诸国与中国的交流。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主导的意识形态,但西方的文化思潮及兴起于民间的价值观念逐渐在同一时空得到了表达并弥散着各自的影响。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结构内的一种亚文化,外来西方政治文化,包含着许多普遍性的科学内容,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思想,法治和权力制衡的政治精神等,这些内容可以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减少政治发展的创新成本。然而,西方政治文化毕竟是以资本主义为价值取向,在与中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存在着广泛的异质文化的碰撞和冲突,这种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不仅外在地产生政治泛化作用,而且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激活足以影响其政治文化的各种变项。”〔7〕正是基于此,对西方政治文化绝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彻底否定。
二、政治亚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处在转变之中,新的成分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不断出现。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8〕故此,以上分析的各种政治亚文化远不能穷尽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的全貌,而仅仅是主要的亚文化而已。但从整体上看,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形成了主流政治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格局。这种格局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一)多元政治亚文化影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然而,政治亚文化作为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特定群体对政治生活的抽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政治亚文化不是随经济的发展而立即改变,另一方面,政治亚文化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多元政治亚文化既是建立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之上,又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亚文化主体,由于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不同,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在何种程度上的接纳和信任。如果不同亚文化主体都认可现任政府的合法性、相信政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能力,就会积极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展开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不同的政治亚文化,由于反映的是不同群体集团的具体利益,他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只要这种冲突不超出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就能为经济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反之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被破坏,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二)多元政治亚文化对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政治文化的构成状态在表现社会文化状况的同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多元政治亚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政治文化是整个文化中最能体现统治者意志的部分,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趋势。多元政治亚文化的存在,能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国民的精神等方面影响人们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需求,使社会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而且多元政治亚文化并存便于我们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既保持传统民族精神之魂,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又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枝繁叶茂地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多元政治亚文化并存对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亚文化的多样化意味着人们在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仰上存在某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引发传统与现代、部分与整体、西方与本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冲突。如果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而不以主流政治文化加以规范和引导,就可能模糊或淹没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利于和谐社会文化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整个政治系统的存在。正如美国学者迈克尔·罗斯金所言:“任何未经融合的亚文化都带来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坏的便是构成对一国政治系统的威胁。”〔9〕
(三)多元政治亚文化影响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政治文化的支撑,阿尔蒙德和维巴指出:“除非政治文化能够支撑一个民主的系统,不然,这个系统成功的机会是很渺茫的。”〔10〕多元政治亚文化及其分布状态,在宏观上决定国民的行为模式,政治亚文化极端分布的社会,公民行为往往具有极端对立倾向,这样的社会往往最不稳定,民主政治建设很难顺利进行。政治亚文化相对一致分布的社会,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彼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低,民主政治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三、构建和谐的政治亚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构建和谐的政治亚文化,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政治亚文化
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社会成员心理的高度认同和行为的约束与规范。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政治文化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总体来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兼有多元性、怀旧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多元政治亚文化同时存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等现实,加剧了各政
治亚文化之间、政治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谐社会建设呼唤和谐的政治亚文化。首先,和谐的政治亚文化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安定秩序是任何社会更是和谐社会的价值选择和不懈追求,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整个社会就缺少稳固的支撑点,所有的发展都无从谈起。而稳定的社会秩序有赖于和谐政治亚文化的建立。在和谐的政治亚文化下,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政府之间存在广泛的政治信任,政治合作的倾向较大,人们的政治行为趋向一致,从而减少冲突发生的频率和范围,使社会处于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之中。其次,和谐的政治亚文化有利于聚拢人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聚拢各方面的建设力量,和谐的政治亚文化下,各亚文化主体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认同较高,对现行政治体系、政治变革存在或带来的问题保持一定的宽容和理解,有利于党和政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以赴建设和谐社会。
(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
每个时代和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人们行动的导向,去协调他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稳步发展。正如伊斯顿所说:“任何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主导政治价值,它们会给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列确定基调和方向。”〔12〕主导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通过美好的理想和共同信念的引导,反映人们的愿望与需求,阐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使每个成员体会到个体与社会存在休戚与共的关系,对各种亚文化起到引导和整合作用,并使多元价值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抑制各种价值主张之间的紧张,从而统一人们的思想,达成人们内在精神的统一和外部行为的自觉一致,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挑战面前,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强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发挥其“黏合剂”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夯实政治文化基础。
(三)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形成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由具有不同利益、不同价值观念的个体组成,个体又结合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矛盾。社会和谐运行要基于不同阶层和群体的需要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和正当途径得到满足。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和谐政治亚文化的关键在于,将不同政治亚文化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缓和、化解矛盾冲突,尽可能地减少它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应承认人们的利益要求、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别,然后以制度化的手段不断缓解由这些差别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效协调社会各集团的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四)加快经济发展,为和谐政治亚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任何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观念的东
西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3〕要实现我国政治亚文化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实中国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能给政治体系带来绩效合法性,有助于主流政治文化与各亚文化的和谐;加快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助于各政治亚文化之间的和谐;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教育程度,抵制极端主义思想的诱惑,坚定政治信念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缓解各种矛盾和冲突,最终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层面上影响政治亚文化,促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2〕〔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23.
〔3〕〔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M〕.杨祖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5.
〔4〕江泽民.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38.
〔5〕徐志宏,张弘政.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1).
〔6〕邓薇.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6(4).
〔7〕詹玲.构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政治文化〔J〕.长白学刊,2004(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9〕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39.
〔10〕〔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86.
〔11〕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3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篇四: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政治亚文化专项整治个人发言提纲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政治亚文化专项整治个人发言提纲向大家进行汇报。
一、问题背景
政治亚文化是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流行的一种言论和行为方式,它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有效地整治政治亚文化现象。
二、整治目标
1.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消除潜在的危害。
2.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3.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三、整治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治亚文化的定义和界定。
3.加大对政治亚文化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4.加强对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管控,严禁传播有害信息。
5.加强监督管理和舆论引导。
6.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封堵非法内容。
7.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辨识政治亚文化现象。
8.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正能量的传播。
9.加强教育和培训。
10.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11.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网络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12.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体素养,提倡理性、审慎和负责任的言行。
四、预期效果
1.政治亚文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2.公民法治意识和责任感大幅提升,成为文明网络空间的积极参与者。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五、工作计划
1.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机构。
2.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3.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加大对政治亚文化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5.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深入整治政治亚文化问题,提
升社会稳定水平,保障国家安全。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必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谢谢大家!
篇五: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整治政治亚文化研讨发言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政治亚文化的整治问题。政治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政治领域中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它通常体现为对政治常规的嘲讽、对政治权威的反抗以及对传统政治秩序的挑战。政治亚文化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满情绪,然而,过度的政治亚文化往往会对社会、政治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政治亚文化的整治需要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思考。政治亚文化的产生一方面与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治制度的问题有关。因此,整治政治亚文化需要从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法治建设和政治制度改革入手。
在社会经济层面,我们需要努力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使更多的人共享经济成果,才能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政治亚文化的出现。
在法治建设上,我们需要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使人民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减少对政治秩序的不满情绪。
此外,政治亚文化的整治还需要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政府要建立民主决策的机制,加强对公众意见的尊重和包容。政治家要
更加接地气,走进百姓中,听取民意,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制度改革还需要完善反腐败机制,加大反腐力度,以树立廉洁政治的典范。
其次,整治政治亚文化还需要加强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对政治亚文化的接受度较高。因此,我们要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
最后,在整治政治亚文化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传媒的作用。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塑造社会舆论非常重要。因此,传媒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政府可以加强对传媒的引导和监管,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整治政治亚文化需要从深层次的原因入手,包括社会经济问题,法治建设和政治制度改革。此外,加强青少年教育和传媒的作用也是整治政治亚文化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减少政治亚文化的存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政治亚文化个人剖析材料怎么写 剖析 政治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