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部长党课讲稿:把握工作与学问共性(2022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根据《市委宣传部党建领导小组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由我今天为部机关中层及以上干部上一节党课。下面,我以“工作与学问之间的共性”为主题,跟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体会。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所谓学问,就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系统知识。做学问,就是要通过对客观事物艰苦细致地摸索研究探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把握真理,就是对问题能够说得出道理,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思路。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长期过程,也是干事创业的一个很高的境界。
如今,我们的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都从事过不同层次的学术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做过学问的人。因此,大家都应知道做学问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是求真务实、遵循规律、孜孜以求,是利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思维、合理的框架,多角度、全方位纵向深耕的过程。其实,做学问和干工作是相通的,做学问需要脚踏实地,干工作更需要求真务实;
做学问需要持之以恒,干工作更需要“水滴石穿”;
做学问需要有严谨精神,做工作更需要有细致作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能否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往往能够看出其工作作风的优劣、工作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责任感的强弱。
一些做学问的精神、态度、方法、思路是值得嫁接到工作中的,是应该同工作相结合的,这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当把工作当成学问干,工作自然干成了一门学问。
一、把工作干成学问,就要善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万物自得,各有其理其道”,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做学问的开始,研判好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工作也是如此。绝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目的性的蛮干胡干,要理清工作思路,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清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的放矢,才能有计划性地实施、合理性地制定方法步骤加以解决。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研究问题。时刻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时时处处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研究问题、开展工作,是一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考验党员干部思想上是否先进、政治上是否成熟、业务上是否过硬、作风上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准。只有经常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想问题、看问题,才能思得深,看得透。比如,省委、市委要求济南要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我们必须首先明白强省会首要的、最为关键的,就是综合实力要强。综合实力强,不仅仅是硬实力要强还有软实力要强。从这个问题出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提升城市软实力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遵循这个思路,我们提出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找准“十个力”,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逐步形成了提升城市软实力从1.0到5.0的推进路径。要抓住热点、重点、难点思考和研究问题。热点问题是时代的反映,难点问题是深层次的矛盾,重点问题是重要的、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抓住制约工作全局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才能使各种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更有效地推进工作。比如,稳住经济大盘,是当前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各级各部门政治担当、意志毅力、作风品质的重大考验。我们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济南市双招双引“一键响应”云平台,精心策划一月一主题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济南活力”“济南魅力”“济南机遇”,有力的服务了中心大局。要结合实际工作思考和研究问题。干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来研究问题,又要善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贯穿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方案、作出决策、抓好落实、总结提升的闭环过程,是对干部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把工作干成学问,就要追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于细微之处见功夫、精密之处见水平。做学问绝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须从小处着眼,在细微处较真,要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如果把这种精神投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就能把工作做到位,工作的质量也必然是高的。最近,有两个事件引起了网民的广泛热议,分别是大学的错别字事件。看似很简单的失误,其背后揭示出来的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是对待工作是否细致的问题。一个小数点的偏差会造成整个实验的失败,一条指令的错误会导致整个编程的“error”,“一字之失,一句之蹉跎;
一句之误,通篇之梗塞”,科研如此,文章如此,工作更是如此。一处细节把握不到,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满盘皆输,针尖大的窟窿也可能露出斗大的风。比如,我们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有实力参与竞争的城市,都是已经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检验的佼佼者,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硬件方面已无太大差距,测评成绩分差都在0.1分到1分左右。反而是那些看似细枝末节、微不足道的地方更能展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更容易成为拉开差距的创建短板。要在首届典范城市创建中争得一席之位,必须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把提升城市软实力作为一号工程,比对手们再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投入所有资源和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要时刻保持细致细究的工作作风,杜绝“差不多”主义,争取最后0.1分、做完最后0.1步、坚持最后0.1秒,唯有如此才能让工作做到高效高质、严谨可靠。
三、把工作干成学问,就要敢于开拓进取、创造创新
学问是在创新创造中产生的理论或实践的成果,没有创新的内核支撑是不能称作为学问的。将工作干成学问,就要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理论、模式、方法、品牌,形成济南模式,宣传部的工作模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借鉴前人的经验,按照以往形成的程序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样虽然会四平八稳且得心应手,但结果就是成绩平平淡淡,难以树立品牌、形成特色。要想实现工作上的突破,就要忍痛跳出工作的“舒适圈”,创前人之未有,开工作之先河,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品牌才能出类拔萃。比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济南软实力的“家底”。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创新把神医扁鹊、民族英雄辛弃疾、门神秦琼、女词人李清照作为完成区域核酸检测的重要标识,组成“泉城抗疫天团”,成为这座城市的“新晋网红”,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充分的文化自信。再比如,我们成立网络名人巡访团,建立宣传文化系统微信公众号矩阵,推出《济南有高人》《济南,你真厚道》《这就是济南》《网友:济南你怎么这么傻》等一批网络雄文,济南的城市形象宣传爆款频出,高潮连连。因此,干工作不能总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要注重结合实际,要根据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管理方法,要在学习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升华。应该从其他城市的对比中学习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去发现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去研究问题,以创新的举措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四、把工作干成学问,就要注重学习提升、点滴积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做学问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需要平心静气,扎实钻研,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方能把学问做好。宋代大家欧阳修有一句名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注重学习,注重积累,丰富的量化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关于学习无外乎“博、精、挤、思”四字。学识要广博,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习,才能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驾驭错综复杂的局面、应对各式各样的问题。知识要精专,博故且重要,但学习也不能像是摊大饼,要分清主次,对于从事的工作方面的知识要深耕细研,做这方面的专家,努力成为此领域学者,至少也要做成行家里手。时间要挤凑,现在机关的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强度也很大,很难有整块大段的时间去学习读书,但学习的时间挤一挤总会是有的。这就要求要合理利用时间、规划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式的学习,贵要持之以恒。吸收要思考,学习是一方面,知识的吸收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只顾向前走,不顾回头看,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学习。要每过一段时间,对之前所学、所获、所历进行思考,对经验教训等进行深刻总结,举一反三,豁然贯通,形成自己的见地、理论、方法,这其实就是一个对知识咀嚼的过程,且是对学习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把工作干成学问,就要甘于苦中求道、淡泊宁静
“非宁静无以致远”。古往今来,大学问家往往都甘于寂寞、乐于清贫,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静望天上云卷云舒,心无旁骛、一心治学,才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作为专修史书的太史令,像做学问一样地做工作,倾尽毕生心血撰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使 《史记》成了不朽的经典。当前,一些机关干部面对单调琐碎工作显得心浮气躁,感到焦虑,无法静下心来苦干实干。做事上,总想一鸣惊人;
学习上,总是拿来主义;
为人处世上,热衷于搞关系而不是用成绩说话,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耐得住寂寞,方能有所作为。工作上要做到勿贪、勿忿、勿急。贪则多失,工作贪多则会多出纰漏,贪心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工作还是要有计划性的一件件地去研究,一件件地去推进,绝不能贪多而导致心猿意马、手忙脚乱。忿则多难,现在有的年轻人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干工作挑肥拣瘦,工作静不下心、干事沉不下气,其实背后都是一种浮躁心理在作怪。心浮气躁,浮于表面,工作就做不扎实,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急则多蹶,工作讲究高速高效是好的,但是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过于强调速率而放弃了质量,就会导致工作的不细致,细节上的疏忽就可能引发颠覆性的影响,使得工作从头再来,甚至产生不可逆的结果。有时快了却是慢了,有时慢了反而快了,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要深刻把握快与慢、速与质的辩证关系。做学问是清苦的,干工作也是劳苦的。要乐于苦中求道、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要有一种豁达、一份执着,看淡一己之利,看重事业之乐,致力于工作,奋发有为,不断进取,攀登一个又一个事业发展的新高峰。
把工作干成学问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方法论的内容掌握了,下面就是具体的、将可操作的工作变成学问的实践路径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专班化负责。集中力量干大事,就是要集中绝对力量去解决重大问题。要抽调各个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专班,抽就要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同志,形成“尖刀部队”,集中解决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前期我们已经成立了各种专班,如软实力工作专班、舆情工作专班、创城工作专班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专班成立了,就要认真梳理重点难点、专项和应急工作任务,捋顺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效果,切实提高工作专业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实效。这种专班化的工作模式要继续推广下去。
二是要坚持课题化研究。一项工作要形成一个课题,要将工作上升到课题的高度去深入研究。要多去搜集掌握相关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搭建起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平时要多思考提问,多同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形成一套思路、一套理论,在深入调研和比较中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在课题化的研究中创新创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前期,我给各单位、各处室安排了关于济南与各城市软实力建设对比的课题研究,今天各位处长进行现场汇报答辩,效果非常好,这是课题化开展工作的一个全新的尝试,相信大家在深入研究工作中都会有较大的提升和收获,这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要常态化的开展下去。
三是要坚持项目化推进。要将各项工作“包装”成一个一个项目,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推进时限,将各项任务列出清单,定岗定人定时,按计划推进,定期调度问题和进度,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跟踪督查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做到管事有制度、事事有人管,确保以制度为本,难题在合力中破解、工作在程序中推进、项目在高效中运行。
四是要坚持清单化解决。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改进工作,消除隐患于萌芽之中至关重要。对苗头性的问题要按照“控制在源头、消除在萌芽、处置在未发”的要求,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对于工作推进中的问题,要形成问题清单,对照清单逐个从问题、责任、措施、时限四个维度落实量化管理,明确销号标准、查找问题根源、完善整改举措、研判整改效果。对已整改完成或已落地解决的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围绕全局工作面上问题和共性问题,进一步查漏补缺,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要坚持闭环化管理。闭环,是从设定目标到实现目标的完整循环,这是抓工作、促落实的方法论,体现在工作上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应做到,凡是工作,必有目标;
凡是目标,必有计划;
凡是计划,必有执行;
凡是执行,必有结果;
凡是结果,必有反馈;
凡是反馈,必有跟进。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情要形成这样的一种逻辑思维,行动自觉。从开始到结束,应该是一个闭环,只有闭环才能圆满,做事情才靠谱,才会让人放心。
推荐访问:宣传部长 党课 讲稿 宣传部长党课讲稿:把握工作与学问共性 宣传部长党课讲稿:把握工作与学问的共性 宣传部长党课讲稿:把握工作与学问的共性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