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党课(4篇)

篇一:“四史”党课

  

  梁实秋时间与生命

  梁实秋,中国当代散文

  家、学者、翻译家、文学

  评论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

  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的散文《时间即生命》,大家是否了解?

  梁实秋的散文《时间即生命》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的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篇二:“四史”党课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重要作家作品_学习方法网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

  ”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名篇。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3,《出师表》:作者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4,《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的称作“太史公书”,也有称作“太史公记”的。到了三国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本书的体例如下: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魏晋时期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著名篇章《桃花源记》《饮酒》。

  2,(南北朝)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代表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篇三:“四史”党课

  

  有情怀的学问家章太炎

  近代中国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次“轴心期”。动荡复杂的社会大转型一方面引起巨大困扰,另一方面思想学术获得了发展契机,古今之争,中西之争,中国实际上进入一个“走出历史三峡”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无功利心的阅读成就大才

  如果从当今中国学术回溯,二十世纪晚期直至现在文史哲各领域最活跃成绩最大的人,如果往上追踪他们的来源,很可能就是章太炎学术第四代或第五代传人。当然,这些传人本身并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学派意识了,因为在新的学术体制下,当代学术毕竟早已超越章太炎那一代极为看重的门户、师法、家法,新式学校体制毕竟不是私塾,不是手把手的师傅带徒弟,因此纯之又纯的“章学弟子”并不存在,只是从学术史脉络进行考察,当代中国学术大宗,比如文史哲诸科,或多或少受到章太炎或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影响。这是章太炎的魅力。

  章太炎之所以能在中国学术史上留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当然与其学术成就有关。章太炎的学问涉及众多学科,他不仅对传统中国旧学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从少年时代就下过苦功,而且处在特殊转型期,章太炎也对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西方学问下过工夫,西方人的文史哲学问即便不是章太炎的长项,也是他并不陌生的领域。因此,章太炎的学问融合了中西印,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换的一个关键点。

  从现代中国学术发生学看,文学史的研究比如对《文心雕龙》等历代文论作品的研究,差不多都能追溯到章太炎或其门弟子如黄侃,再传弟子范文澜;现代中国史学研究,不论是人类起源、中国人种来历,还是从先秦到近代,许多重大问题的探究,都可以追到章太炎所提出的问题,或其及门弟子如吴承仕、朱希祖,再传弟子范文澜等人所做的工作;至于现代哲学,没有人会否认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对中西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已成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笔

  丰厚遗产。

  还有一项巨大学术贡献是现一般学者所不具备的,即现代中国语言文字训诂、音韵的研究,其实就是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黄侃、钱玄同,及再传弟子陆宗达,直至三传、四传弟子王宁等人相继接力开创、发展起来的。至于社会学,我们当然不必为章太炎去要发明权,但实事求是说,社会学之所以定名为社会学,也是章太炎的贡献,因为在他之前的严复按照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将这一学科名目译为“群学”,是章太炎和他的合作者根据日本学术习惯,将之定名为“社会学”。这当然不是说章太炎是“中国社会学之父”,只是说他的学问对新学术的开启贡献很大,值得尊敬。章太炎不仅是传统旧学问的“殿军”、终结者,而且是现代中国新学问的开创者。这是同时代其他伟大思想家、学者所不具备的。

  为什么章太炎能够做到这些?首先在于章太炎自幼年时代就因机缘巧合放弃了科举道路,使他得以自由阅读。而他又是一个愿意阅读的人,恰恰又不断遇到合适的指导者。传统说法总是强调“十年寒窗”,其实从章太炎的经历看,如果从他1873年六岁“始就傅”起算,至1896年走出诂经精舍,“赠币”赞助康有为强学会,他毫无功利心的静心阅读长达二十几年。(《自定年谱》)这和同时代的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相比当然就不一样了。

  康有为也曾有过认真读书的时代,但他还是很早就为了科举考试而无法静心读书。特别是他特殊的政治情怀,让他即便在读书时也总想着“有用”;严复更不要说了,特殊的家庭境遇使他少年时代就没有读过多少书;至于梁启超,少年成名,聪颖早慧,这是他的优势,但实在说来也是一种缺憾。章太炎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出山论学论政前,读完了那时应该读的书。二十余年如一日,毫无功利心,并不想着科举功名,甚至不想著书立说的纯粹读书,这是章太炎成功的关键。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机遇,不可复制的经历。

  说起章太炎心无旁骛,专心读书,毫无功利心的读书,这大约是

  中国学术史上一个特别的意外。章太炎后来也以此自豪:“余家无多书,年十四五,循俗为场屋之文,非所好也。喜为高论,谓史汉易及,揣摩入八比,终不似。年十六,当应县试,病未往,任意浏览史汉。”(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一次偶然的生病,当然不可能让章家完全放弃那时青年读书人唯一上升通道科举考试,事实上,章太炎“患眩厥不竟,先君亦命辍制义。”(《自定年谱》)

  眩厥就是癫痫,农村人叫做“羊角风”。这是当时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发病前兆并不明显。然而发病时,病人往往突然倒地,昏厥过去,不省人事,浑身僵直,或者抽搐,有的持续好长时间,有的则是短暂瞬间。这种病的另一个特点是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这些患病儿童只要能侥幸熬到十二岁,这个病一般就能不治而愈。

  现在章太炎已经十六岁了,其眩厥的毛病竟然还不好,而且不时犯病,哪还能指望他什么呢。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活着就好。所以,乃父不得已同意停止科举考试的机械复习和令人厌烦的枯燥准备,允许他自由阅读,随意浏览。这是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极为罕见的例子。这个特殊机遇少了一个举人、进士,甚或状元,但却成就了章太炎。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无功利心的读书才是真读书。不几年,章太炎对周秦两汉至魏晋经史典籍,诸如前四史、《文选》、《说文》等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逐渐养成自己的学术倾向,大致认同荀子、司马迁、刘向等人的学术理念,并参照他们的看法回观古今学术,建构汇通古今略通中西的学术路径。

  在乃兄指导下,心无挂碍的章太炎开始阅读唐人《九经义疏》、顾炎武《音学五书》、王引之《经义述闻》、郝懿行《尔雅义疏》,以及阮元主持编辑的《学海堂经解》、王先谦主持编辑的《南菁书院经解》等,由此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整体性概念,对于乾嘉诸老的学术贡献、不足,了然在胸。

  学问,学问,就应该有学有问。自学可以成才,多亲近良师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少走弯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这些条件

  章太炎不仅具备,而且牢牢抓住了。

  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三岁的章太炎遵从父命走进诂经精舍,闭关求索,追随一代学术大师俞樾(俞曲园)。章太炎在俞樾身边八年之久,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批判性继承了俞樾学术极有价值的方面,但对俞樾吸收戴望今文经学的一些看法,试图超越今古,重建中国学术解释体系,相当不认同,以为自乱家法师法,混淆古今,混淆学统,不足取。

  俞樾是当时东南中国学术界祭酒,与学术界大佬往来密切频繁。老师在学术界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在学术界可能达到的高度。俞樾丰沛的人脉资源,为章太炎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源。因为俞樾,章太炎拜访请教过的老辈学者,并建立不同寻常学术关系的有谭献、黄以周、高学治、孙诒让、宋恕等;结识的学界新秀有崔适、杨誉龙、夏曾佑等。这些人在后来或多或少向章太炎提供过帮助,有的还是章太炎生命中不可错过的贵人。

  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

  章太炎早期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有可能穷尽对古代文献的阅读,他所遇到的那些名师也使他有机会接触西方学问,这是同时代人物很难同时具备的。但是要想成为横空出世的一代大师,要想给悠久的中国学术带来一场“范式革命”,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斋,比如像俞樾、孙诒让等人那样,章太炎恐怕也难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章太炎。

  章太炎的成功还有一个因素不可低估,就是他的弟子鲁迅所归纳的,因为章太炎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他对公共事务的关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且身体力行,走出书斋,投身革命,“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是章太炎之所以成为章太炎的关键点。

  有学问且愿意牺牲学问去革命,使章太炎在世俗世界积聚了一般学者无法企及的名声。据鲁迅回忆,二十世纪初,章太炎的《訄书》已经出版,但鲁迅这样的“文科青年”却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这样的“文青”多得很。鲁迅

  “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章太炎的世俗情怀、发声,乃至被追捕,被关押,一方面耽搁了他的学术,另一方面让他积聚了纯粹学者无法获得的巨大声誉。

  按理说,章太炎的家境,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都不会让他产生反叛的革命思想。在追随俞樾八年中,章太炎没有像俞樾那样追踪学术热点,没有将学术界热炒的今文经学当作一个选项,探讨变法改制的可能性及其路径。章太炎作了一个反向操作,将学术热点今文经学作为批判对象,不认同康有为以重新解读儒家传统,以《公羊》“三世说”,以及“新学伪经”、“孔子改制”作为政治变革的依据。

  仅就学术而论,章太炎无法赞同康有为,他甚至从根本上瞧不起康有为的学问。但是,当甲午战败,政治危机凸显,康有为等致力于“强国”、“强学”、救亡时,章太炎毅然赞助,出钱出力,表现出青年读书人应有的敏感、家国情怀。

  赞助康有为等人变法维新的呼吁,被清廷视为危险人物,但还算不上革命党。经历过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章太炎并没有对清廷失望。他认为,在当时背景下,满洲人主导的政治格局还是值得修补的一个架构,不主张废弃清帝另起炉灶。章太炎建议,只要清廷承诺改革,同意选孔子后裔做中国的“虚君”,将政权移交给汉人,那么就可以接受大清皇帝退居为齐桓、晋文式的霸主,掌握中国的实际权力,就像当时清帝国用西方人为税务司,为教官。这就是章太炎别出心裁的“客帝”主张。(《客帝》、《客帝匡谬》)

  然而,事实粉碎了章太炎的梦幻。清廷对排外主义的操控、利用,导致1900年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大动荡。七月初一(7月26日),唐才常联络一批志士集会于上海愚园,成立中国议会,推容闳为主席,严复为副主席。唐才常等人借勤王为名,主张革命,诋毁清政,别立政府,而又拥戴光绪帝。在章太炎看来,这只是“清君侧”勤王的老路,“实属大相矛盾,决无成事之理”,于是章

  太炎“宣言脱社,割辫与绝”(《革命逸史》卷二,77页),踏上一条反满抗争的不归路。

  义和团事件平息,章太炎被通缉,居无定所,数度逃亡。但这些追捕、逃亡,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其别无选择地持续抗争,革命意志越来越坚定。1903年,更因在张园的反清演讲、为邹容《革命军》作序等,被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合谋,判处三年监禁。

  三年监禁终于慢慢熬过去了,但对章太炎来说并不是全无收获。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司,一场一个人和一个政府的法律决斗,极大提升了章太炎的文名,使他成为世界级人物,其影响不再局限于知识界。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出狱。一大早,监狱门口就挤满了专程赶来迎接的人,蔡元培、于右任、柳亚子、刘师培、蒋维乔等旧雨新知、学界名流赫然在列。孙中山从海外派代表当天陪同章太炎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加盟同盟会,主编《民报》。

  《民报》时期是章太炎最具情怀,最像“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用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填补了革命党人思想学术上的空缺,从学术、理论上充分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合法性,对于坚定党人必胜信念,贡献卓著。

  以国粹激励种性

  “有学问的革命家”,一定是对现实世界有“普世关怀”的学者。我们今天可以对章太炎所从事的排满革命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但是如果将章太炎的“革命”放到当时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我们就必须承认章太炎是在用书斋中的学问引导社会,引导大众。这不仅为章太炎积聚了人气,而且使其学问从书斋高端向世俗层面转化提供了契机与可能。

  章太炎东渡日本后第一次公开演讲开宗明义宣布自己的革命宗旨:“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励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这个说法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这些大革命家很不一样,章太炎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排满,更不是简单地破坏。

  “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这是中国

  在与西方接触后许多思想家意识到的一个大问题。工业革命引发全球化,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中国面对工业化,旧有信仰体系出现了问题,就像一千多年前印度佛教进入中国一样,中国如何汲取外来宗教精义,重构新信仰体系,成为“后农业文明时代”必须正视的问题。章太炎说:“有的人说佛教看一切众生,皆是平等,就不应生民族思想、种族主义,也不应提倡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殊不知佛教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平等思想,一切有碍平等的东西,在佛教看来都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清除。满洲人入关统治中国已经两百多年了,两百多年我汉人无时无刻不在满洲人不平等的统治下。面对这种不平等,驱逐这样的极权政府,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还有什么不应该的理由?”章太炎认为,中国人从来没有一种宗教的心情和信仰,现在就应该以宗教发起信心,提倡佛教,发大愿,立大志,重建一个理想社会,重构一个合理的社会道德伦理体系。

  至于以国粹激励种性,章太炎强调这绝不意味着守旧、倒退,更不是提倡中国人都去尊信孔教,只是希望中国人要去爱惜自己国家的历史,不要亵渎古人,厚诬前贤。据章太炎看法,中国历史就其广义来说,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

  章太炎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中有一种欧化主义倾向,总说中国万事不如人,各方面都没有办法与西洋比。这其实是不对的,既不符合历史,也是一种自暴自弃,是期望中国灭亡,黄种灭绝。

  其实,从大历史视野说,章太炎认为抱持这种万事不如人思想观点的人,并不知道中国的真历史,并不知道中国文明的长处,满目所见,都是中国文明的缺点,都是中国历史的黑暗面,因而他们爱国爱种的心情也就一天一天衰落,直至丧失。

  章太炎指出,如果中国人普遍知道自己的历史与文明,知道中国文明的成就,那么就是全无心肝的人,其爱国爱种之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所以现在要想方设法增进中国人的爱国心肠,对于中国历史上那些具有良好学问或丰功伟绩的人物,都应该牢记在心,以为榜样。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些与今天生活实际毫无关联的人物,我们也

  应该记住他们的事迹,善待先人,激励后人,增强爱国心。章太炎说:当初顾炎武面对满洲人入关政治统治,要发起抵抗,但并没有兵力,只好到处访求那些古碑古碣传示后人,其实就是要汉人的历史激励后人。(《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根据这些思想原则,章太炎利用《民报》这个平台,连续发表了《无神论》《革命之道德》《建立宗教论》《箴新党论》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论述别出心裁,立意高远,不仅使《民报》名声大噪,而且使这一份宣传革命的刊物油然增强了学术厚度。所谓“有学问的革命家”,主要是指这些言论。

  章太炎不是一个空谈家,不只是口头上的国粹派、传统主义者,他是一个做而言起而行的人。进入民国,尤其是到了晚年,章太炎退出现实政治,更是一门心思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在北京,在上海,在苏州,在无锡,章太炎一次次登台演讲,揭示中国古典文明的深意,深刻影响了“后五四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其生命早期在东京、北京的系列学术演讲,造就了黄侃、朱希祖、吴承仕等一批学术大师,后期的演讲,尤其是“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等处系列演讲,对于重新理解中国学术、中国传统,意义重大,诸如《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儒行要旨》《历史之重要》《适宜今日之理学》《儒家之利病》《论读史之利益》《论以后国学进步》《论读经有利而无弊》《再释读经之异议》《中学读经分年日程》等(《章太炎讲演集》),仅从标题看就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明白表达了自己对新旧文化的根本立场,具有纠偏补正的意义,是今天关切传统文化复兴者最值得重温的哲思。

篇四:“四史”党课

  

  谋学网www.mouxue.com

  【贵州电大】[大学语文(入学测试)(省)]大学语文(入学测试)阶段性测验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第1题,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有()

  《骆驼祥子》

  《子夜》

  《边城》

  《金锁记》

  第2题,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的爱情故事。

  侯方域和李香君

  李隆基和杨玉环

  柳梦梅和杜丽娘

  蔡伯喈和赵五娘

  第3题,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等。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

  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等。

  第4题,中国现代诗人中被誉为"吹芦笛的土地诗人"是()

  郭沫若

  徐志摩

  艾青

  余光中

  第5题,《长恨歌》中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中的"金步摇"是指()佳人走路的样子很美

  一种头饰

  金步是指贵妃的脚也很漂亮

  以上都不对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6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体名称,宋元以后有时将词、曲也称为乐府。

  与汤显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伪君子》等。

  第7题,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对称美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第8题,《搜神记》属于()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

  神话小说

  爱情小说

  第9题,律诗与现代诗的形式差异主要在于:()意象

  风格

  格律要求

  节奏感

  第10题,下面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野草》

  《朝花夕拾》

  《坟》

  《呐喊》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11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王小波

  张贤亮

  史铁生

  贾平凹

  第12题,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

  司马迁

  左丘明

  刘向

  李斯

  第13题,《变形记》的作者是:()

  格里高尔

  尤奈斯库

  卡夫卡

  海明威

  第14题,《行路难》中,显示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第15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雕栏玉砌

  小楼东风

  春花秋月

  一江春水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16题,下面属于长篇讽刺小说的是()《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西游记》

  《红楼梦》

  第17题,张爱玲的《金锁记》属于()

  小说

  戏剧

  诗歌

  散文

  第18题,()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

  孟浩然

  祖咏

  裴迪

  杜甫

  第19题,《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白居易

  李白

  杜甫

  第20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在()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前途充满艰险的句子。

  《行路难》

  《短歌行》

  《蜀道难》

  《将进酒》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21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作者是()

  白居易

  杜牧

  李白

  李商隐

  第22题,下列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冯谖客孟尝君》

  《垓下之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马伶传》

  第23题,《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第24题,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哈姆莱特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浮士德

  第25题,"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这段话从总体看运用了()辞格,其中又用了()辞格。

  排比、层递

  衬托、对偶

  对比、排比

  对偶、夸张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26题,以下诗句中使用典故的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金屋状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27题,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第28题,《子夜》的作者是()吴孙甫

  茅盾

  巴金

  沈从文

  第29题,孔尚任的《桃花扇》写()的爱情故事。

  侯方域和李香君

  李隆基和杨玉环

  柳梦梅和杜丽娘

  蔡伯喈和赵五娘

  第30题,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唐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第31题,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名是()

  《西厢记诸宫调》

  谋学网www.mouxue.com

  《会真记》

  《全本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32题,《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新娘”比喻的是(;)西天的云彩

  河畔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康河的柔波

  第33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出自()

  《论语》

  《庄子》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孟子》

  第34题,《红楼梦》在体例上看是()章回体小说

  演义体小说

  文言小说

  话本小说

  第35题,"花钿委地无人收"一句中"钿"字的读音是?()

  tián

  diàn

  xì

  tǐe

  第36题,《乡愁》的作者是()

  徐志摩

  郁达夫

  郭沫若

  谋学网www.mouxue.com

  余光中

  第37题,《楚辞?渔夫》中所采用的文学手法是:()虚拟对白

  拟人状物

  忠实于现实的叙事手法

  上述三种的综合

  第38题,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爱情故事。

  侯方域和李香君

  李隆基和杨玉环

  柳梦梅和杜丽娘

  蔡伯喈和赵五娘

  第39题,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生活的具体时期是()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第40题,李清照的词集是()

  《漱玉词》

  《乐章集》

  《淮海词》

  《稼轩词》

  第41题,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国殇》

  《迢迢牵牛星》

  《上邪》

  《蒹葭》

  正确答案:《迢迢牵牛星》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42题,出自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有()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正确答案: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43题,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正确答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第44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所渲染的愁情有()家破人亡之痛

  昔盛今衰之叹

  孤苦无依之悲

  身世变迁之哀

  正确答案:家破人亡之痛

  第45题,《再别康桥》的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精彩多样的抒情手法

  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诗情画意的优美意象

  诗歌体式的建筑美

  正确答案:精彩多样的抒情手法

  第46题,下列描述,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有()她的眼睛,"洁如水晶"在火车旁,她"像一叶没根的小草""风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着"正确答案:"风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47题,以下哪些被称为我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

  谢灵运

  王维

  孟浩然

  正确答案:陶渊明

  第48题,下列《宝黛吵架》的人物语言中,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有()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

  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

  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正确答案: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第49题,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借举止抒情的有()回看血泪相和流

  到此踌躇不能去

  春风桃李花开日

  孤灯挑尽未成眠

  正确答案:回看血泪相和流

  第50题,下列选项中,对《宝黛吵架》评述正确的有()

  宝黛吵架导致宝黛恋爱关系的破裂

  宝黛吵架是出于假意试探

  宝黛吵架体现出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的心理特征

  《宝黛吵架》中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描写方法

  正确答案:宝黛吵架是出于假意试探

  第51题,契诃夫是法国作家。

  √

  ×

  第52题,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莫泊桑。

  √

  ×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53题,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韩愈。

  √

  ×

  第54题,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汤显祖。

  √

  ×

  第55题,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

  √

  ×

  第56题,《雨巷》的作者是余光中。

  √

  ×

  第57题,以现在的标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应当属于说明文。

  √

  ×

  第58题,《易经》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作品。

  √

  ×

  第59题,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

  ×

  谋学网www.mouxue.com

  第60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

  √

  ×

推荐访问:“四史”党课 党课 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