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的理学思想与履宦事功

牛寨中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城关人,三十一岁中进士,历河东盐政、顺天府尹、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湖广总督等。在其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虽频遭颠蹶而旋即进用,休致返里后,又被乾隆皇帝召返,教授诸皇子,位列相位。他毕生以其突出政绩和敢于犯颜直谏而蜚声朝野。山西学者郭象升评价“嘉淦初为直臣,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也”。

师拜朱张 精研理学

明末至清中晚期,兴县共取进士二十三名,其中孙氏一族就有十三名。最为耀眼的是孙嘉淦兄弟四人,除长兄在博取功名之前就英年早逝外,其余三人均读书成硕彦,考取进士,是清代晋西北名门望族的典范。

“一门三进士”,孙嘉淦最为显赫。孙嘉淦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万寿恩科”中进士,他入翰林院后专心论纂文史,没有机会受到重用和显示其政治才能。日久,已不满足于此类职责,便游于朱轼、张伯行门下,研求理学。朱张二人不仅是康熙、雍正两朝重臣,且是理学的研学者和实践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山西发生旱灾,钦命朱轼到山西发放赈灾粮款,恰逢孙嘉淦此时因母丁艰在籍守制,受邀至太原,与朱轼在政治上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往。

孙嘉淦在研求理学中,认为“大贤推孝悌之道,而得为仁之本焉。盖人能孝悌,则不仁之事远而仁道生矣。故为仁以孝悌为本也。”“君子之为仁于天下者,将使天下有治而无乱也。”在孙嘉淦的理学思想中,孝道是仁义中信的基础和出发点,进一步引申为对君主的“诚敬”。认为不孝者,绝谈不到忠诚和敬信。正是如此,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冒死犯颜直谏,表现出其对君主的忠诚。

犯颜极谏 直不隐晦

康熙帝晚年因储位之争,发生了纷繁复杂的“夺嫡”之战。孙嘉淦虽在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之职,也耳闻雍正即位“弒兄”“屠弟”的一系列事件,对新皇不念手足之为,十分不满,而朝中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民间亦谣言四起。孙嘉淦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奋笔疾书三言:一曰“亲骨肉”,劝皇上不要兄弟相残,以免天下人耻笑,百姓胆寒;
二曰“罢西师”,与葛尔丹停战改和,减少士卒伤亡,调兵转饷;
三曰“停捐纳”,减免黎民繁重的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尔后,将奏折交给翰林院掌院学士鄂尔泰,托其呈上。

孙嘉淦的三言,可以说每一条都违背了当下的圣意。雍正御览孙嘉淦的折子后,将其甩给大臣们看,并点着鄂尔泰的名说:“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站列班中的吏部尚书朱轼,看到孙嘉淦此折子,叹后生可畏,便出列开导说:“皇上,此生诚狂,然臣窃服其胆。”雍正亦转怒为喜,笑曰:“朕亦服其胆。”孙嘉淦一生以忠清鲠亮著称于官林,每次奏劾,直不隐晦。雍正帝曾对九卿说:“孙嘉淦每事陈奏,可谓直言极谏,汝等当以为法。”

雍正十年(1732年),颁旨要从国子监教习人员中选拔一批外放官员,孙嘉淦掌国子监祭酒,知道那里有不少期满的教习人员可以外放。于是,他与九卿挑选其中的六名,待早朝时向雍正逐一汇报这些人的情况,提出任免建议。他刚禀告完毕,果亲王便出班陈奏:“皇上,孙嘉淦所言,显然是欺罔,此六个教习,如同圣人一样,没有一点毛病?”

雍正问孙嘉淦:“依尔所言,此六个教习都可外放?”孙嘉淦道:“宋镐、方丛仁等六人,作教习与臣一起共事,未发现他们有不端之处,且臣与九卿核察无异,可外放。”

雍正说:“朕闻此方丛仁人品不端,把情况搞清楚再议叙。”孙嘉淦脱口道:“臣对他了如指掌,不需再考核。”皇上听了不悦:“尔敢保举他吗?”孙嘉淦耿直地说:“臣愿保”。

“宪皇帝不用,公争益坚。”上掷笔与之曰:“汝书保状来!”“公持笔欲下”,果亲王呵之曰:“孙嘉淦,汝太狂妄,敢擅动御笔耶!”孙嘉淦“方悟,捧笔叩头。”“上大怒,反缚置狱,拟斩。”几天后,皇上怒气渐消,已而大学士朱轼曰:“孙嘉淦大戆,然不爱钱,可银库行走。”皇上亦言:“从宽免其治罪,着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公出狱,不抵家。迳趋库所”,径自去银库效力,一干就是两年。

一次,果亲王带着几个侍从,“突至库视公。”要看看孙嘉淦被贬后的表现。到了银库,出乎果亲王意料的是,“公方持衡,伛偻称量,与吏卒杂坐,劳苦均共。”待果亲王检查过所收银两和账册,两相对照,账物相符,丝毫不差。“王大奇之,即为转奏,堪以重任”。雍正知孙嘉淦不爱钱,便启用他为山西河东盐政。

乾隆元年(1736年),孙嘉淦由河东特召返京,迁吏部侍郎,又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其时,新皇初政,群臣俯首,宫娥簇拥,其中不乏阿谀奉承之人。孙嘉淦忧心新皇被此风所染。于是,在乾隆即位几个月后,便上了一道奏折《三习一弊疏》。疏折近两千字,提出“三习一弊”,即耳习、目习、心习。疏言中指出:皇帝听惯颂扬之词后,就会“喜谀而恶直”,见惯了顺从趋媚之人后,就会“喜柔而恶刚”,习惯了自以为是的思考方式后,就会“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就是“喜小人而厌君子也”。孙嘉淦劝谏乾隆帝要力除“三习一弊”,做到君心居正;
要虚怀若谷,不要唯我独尊;
要有自知之明,并非无所不通;
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远小人,近君子”。

《三习一弊疏》不仅使孙嘉淦成为直言谏诤的名臣,其言也被后世诸皇帝当作座右铭,以此警示自己。清曾国藩在其《鸣原堂论》云:“嘉庆元年,道光元年,臣僚皆抄此疏进呈。至道光三十年,文宗帝登极,寿阳相国祁寯藻亦抄此疏进呈。余在京时,闻诸士友多称此疏为本朝奏议第一。”

精研六经 著述甚丰

孙嘉淦任直隶总督时,于保定督府写下“居官八约”匾:“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短短42个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概括了其为官做人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显古法之精要,育后人以励志。

孙嘉淦一生勤学,精研六经,著述甚丰,仅流传下来的理学著述就有百万余言,所述又不拘泥于前人成说,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仅理学经解类就有《南华通》七卷,《春秋义》十五卷,《诗经补注》二十卷,《易经解》十卷。其中《诗经补注》和《周易述义》由乾隆皇帝亲自裁定,书名分别冠以《御纂诗义折中》《御纂周易述义》。《南华通》是孙嘉淦解释庄子《南华》的一本书。因庄子文中词组成篇而无系统性、流变性,非常难读,人们认为“南华之文天下之至奇也,来不知所自来,去不知所自去,忽而如此,倏而如彼,使人不得其归。”孙嘉淦伏案深耕,将《南华》之文一一作了注释,对后人研究庄子起了抛砖引玉之效,实乃佳作。

孙嘉淦毕生研究《周易》颇有心得。乾隆十八年(1753年)初,皇上命他从事易传爻象,他用近一年时间写出了《周易述义》十卷,即将告竣之时,疮病复发,不久与世长辞。乾隆接到孙嘉淦长子孝愉进呈的遗本后,对近臣曰:“朝中少一正人矣!”皇帝珍惜孙嘉淦未完之《周易述义》,命内阁重臣傅恒、来保等人统领,组织二十人续编、誊录、提调、校对,终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竣工,乾隆又亲自作序,付梓此书,并收入《四库全书》。

孙嘉淦还有一些对理学的讲解著述,如《春秋义》等。他晚年认为自己于《春秋》本旨未能尽悉,自觉其失,“误解圣贤,”以讹传讹,旋毁其版。所幸时任山西巡抚刘于义有一采进本,得以保存,现收藏于山西省图书馆缮本部。可见他的治学态度严谨且缜密。

猜你喜欢 教习南华雍正 南华新书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期)2022-10-12南华新书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2期)2022-08-03南华新书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05-10南华新书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2021-06-03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雍正:精细典雅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时尚达人:雍正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8年11期)2018-03-07清末四川省日本教习人数新考卷宗(2016年3期)2016-05-10明代的庶吉士教习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2015-12-22

推荐访问:事功 理学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