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 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 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同志们:

  按照市委工作安排,下面,我以《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为题,给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向海图强启新程,在感恩奋进中坚定信心、坚守定力

  我市向海而生、听涛而立,8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基因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塑造了这座城市逐浪大海的开拓精神、移山填海的坚韧执着、勇闯蓝海的豪迈气概。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年来,我市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全方位、大踏步前进,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百业待举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的精彩蝶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42亿元跃升到1645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8亿元跃升到3384亿元,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牢记殷切嘱托,坚决扛起我市历史使命,以“六大变革”驱动打造“六个之都”,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是功能布局变革全面推进。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我市功能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动唱好杭甬“双城记”、联动打造我市都市圈,区域发展“大引擎”作用持续提升。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牵引市域一体化、全域都市化、行政区功能化、功能区专业化现代化,城乡功能布局特别是生产力布局碎片化问题正破题见效,“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空间格局加快形成。

  二是发展动能变革扎实有力。“十四五”以来,全市经济总量跨过四个千亿元台阶,稳居全国城市第1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跃居全国城市第10位和第6位,自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快构建“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以一流水准打造甬江科创区,中国科学院我市材料所、甬江实验室、东方理工大学、西工大研究院、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幅全省第一,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连续7年全国城市第一,新入选国家级人才数、新引进青年大学生数连创新高。

  三是要素配置变革持续深化。健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近三年规上工业企业从8834家增加到10467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2家,营收千亿元以上企业增加到5家,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去年新增本外币贷款首超5000亿元,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居全国第一。优化能源资源供给,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00亿度,新能源发电量居全省第一,葛岙水库、杭州湾引水工程等投用,建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去年重大项目用地报批保障项目数量、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高效链接国际大市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配置中心,我市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跃居全球第九。

  四是城乡品质变革亮点纷呈。统筹推进我市枢纽、翠屏山中央公园等重大片区规划,建成甬金铁路、杭甬高速复线一期,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城市轨道和快速路等加快建设,城乡有机更新全面提速,“十四五”以来,市域建成区面积从114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连续6年获评“大禹鼎”,成为首批省级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繁荣发展港城文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超过全省总数的1/4,“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扩面提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精彩承办亚运赛事,中东欧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是治理模式变革走在前列。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面向常住人口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十四五”以来新增三甲医院4家,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从1.55个增加到4.23个,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域特困供养和低保标准实现统一并逐年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74缩小到1.66,被授予“奥运冠军之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更加闪亮。强化党建统领、“三治”融合,推进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夯实基层“五大底座”,建强社会治理中心、城市安全运行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获得省平安市创建“十七连冠”。

  六是干部能力变革取得实效。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第一议题”学理论、“勤廉并重”树导向、“薪火接力”助成长、“全面赋能”强本领等制度机制更加健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功能,区(县、市)党政班子和市直单位、国企、高校领导班子年轻干部比重分别比三年前提升4个、2.9个、18.5个、16.4个百分点,近年来70%以上新提任干部来自攻坚一线,省好干部获评数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

  二、实干奋进谱新篇,以更拼状态更强担当勇挑大梁、争先进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市“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必须紧扣年度主题、聚焦发展难题、勠力同心答题,擦亮“最我市”的精神特质,展现“最过硬”的担当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扛使命、勇挑大梁、勇立潮头。具体来讲,要做到四个方面。

  第一,迈开“进”的大步,昂扬争创一流的干事激情。始终坚持进字当头,对标使命强责任、对比标杆找差距、对照一流争进位,切实做到“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

  一要全力争先奋进。勇于“到大海里游泳”,树牢“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意识,敢于同更强、更好、更快的比,把“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转化为“攀高跃升”的行动力。

  二要善于乘势而进。今年,省委常委会将专题研究我市工作,我市还将举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世界“我市帮”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这些都是我市提升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各项工作必须树立最高标准、做最细准备,确保取得最好效果、交出最优答卷。

  三要始终统筹共进。树牢系统观念,善于“十个手指弹钢琴”,高水平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事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三个统筹”的重大任务,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现代化建设稳健持续、安全韧性、群众有感。

  第二,制胜“新”的赛道,增强首创先行的胆识魄力。把加强创新引领、打破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事关成败的紧迫任务来抓,真正做到“视创新为生命、抓创新像拼命”。

  一要强化理念创新的引领性。精准洞悉竞争逻辑之变、发展赛道之变、产业格局之变,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实现产业结构、都市功能、发展质量的焕然一新。要坚持先立后破、蹄疾步稳,正确处理革故与鼎新、扬长与补短的关系,全面推动新旧动能、新旧机制的有序衔接和平滑转换。

  二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快变量。突出新质导向,抢占新一代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风口”,用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窗口”,聚力锻强甬江科创区创新策源能力,高水平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新能源汽车之城、智能网联试验区、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发展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以变应变、以新制胜中迈开转型大步、逐浪创新大潮。要着力打通制约创新转型的堵点卡点,加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的我市路径,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三要打好制度创新的组合拳。始终坚定改革攻坚的意志和决心,深刻认识“越难的改革才越有价值”,坚持“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从重塑体制机制入手,敢于破冰破题破局,真正依靠改革改出新天地、改出新气象。要以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为新起点,完善双向开放政策体系,全面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内外联动打开发展新空间。

  第三,强化“实”的作风,展现敢创善成的责任担当。坚持求真务实、善作善成,始终做到调查研究要实、谋划决策要实、工作推进要实、破难解题要实、工作业绩要实、群众感受要实。

  一要一抓到底不松劲。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做工作,刚开始轰轰烈烈、阵仗很大,到后来却散光跑焦、甚至不了了之,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为党为人民工作,不是做给谁看的,也不是只为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考核得个分数,必须对这座城市、对人民群众、对历史真正负责,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福祉的工作。像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2070”工业集聚区体系构建等事关全局的大事、有利民生的实事,必须排除万难、紧抓不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要勇于斗争不怕难。主动靠前解决盘根错节的陈年老题、先行路上的发展新题、群众关切的民生热题、反复出现的高频问题,做到自己能解决的决不推给别人,本级能解决的决不上交下卸,本届能解决的决不留给下任,当天能解决的决不拖到明天。

  三要坚决果断不迟疑。始终齿轮咬合、传动有力抓落实,所有工作都要往前赶,看准了就要抓紧干,出台的政策要马上落实,立项的工程要尽快上马,做到计划先人一步、进度快人一拍、成效好人一筹。特别对于安全问题,必须秉持主动精神、严实态度、精细要求,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综治、信访维稳、防灾减灾,切实把预防工作做在前,把绣花功夫下在平时,决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改、改而不实。

  第四,汇聚“干”的合力,奏响共创未来的奋进强音。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事业凝聚人心,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实际成效造福人民,推动全市上下在和衷共济中踏浪前进,在并肩同行中走向未来。

  一要秉持为民利民之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落实落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做到百姓事马上办、分内事主动办、特殊事跟踪办、紧急事加急办,通过回应群众呼声、造福社会民生,赢得百姓掌声。

  二要弘扬自信自强之风。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兴。要推动港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我市帮”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培树文明有礼、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让向新而立、向阳而行、向海图强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

  三要汇聚同心同德之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创共享更加平安幸福美好的生活。广大人才、企业家和劳动者是我市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财富,大家要与我市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众志成城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磅礴力量。

  三、依靠人才创新业,充分激发“三支队伍”的拼搏动力、无限活力

  人的因素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人才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优势,人的现代化是最核心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悟省委部署“三支队伍”建设的战略考量,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锻强勇扛使命的主力军,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具体来讲,要实施好十大专项行动。

  一是政治领航铸魂专项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市区联动对“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新入职干部等开展一次系统政治训练。探索建立政绩观问题协同纠偏机制,构建主观世界改造、从政行为规范、发生问题追究闭环链条。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多维立体赋能专项行动。构建“理论+实践”“通识+专业”“共性+个性”的“三支队伍”联合培训赋能体系,统筹推进党员干部“知行学堂”、民营经济人士“四明学堂”、高层次人才“前沿讲堂”、高素养劳动者“工匠学堂”建设,市本级每年面向“三支队伍”举办一批培训班。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专业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

  三是战略人才引育专项行动。健全“一把手”储备机制,实施年轻干部“薪火接力计划”和“成长历练启航”行动,探索建立聘任制公务员机制。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拓展“产业教授”“科技副总”覆盖面,布局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基地,深化实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青年博士创新研究项目,新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人才。

  四是甬商扶持壮大专项行动。深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健全“链长+链主”协同用才机制,放大商会的平台枢纽功能,培养一批全球领军、专精特新发展的骨干型民营企业家。实施“甬商青蓝接力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新生代企业家队伍。

  五是“工匠出彩”专项行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完善职技融通机制,打造一流技师学院,推进“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加快做大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提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

  六是青年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坚持“政策找人、服务到人”,深化“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创新产业发展与就业规模联动评价机制,探索推广宽容失败的创业补偿保险,打造“奔甬而来、创享我市”品牌,巩固青年大学生加速流入态势。

  七是现代“新农人”培育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育“头雁”项目,建好各级农民学院、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系统制定高素质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星创天地”,培育壮大农创客、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

  八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双跃升专项行动。分层分类抓好社会工作领域紧缺人才引进培养,深入推进文化英才培育计划,加快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全力引育医疗卫生高端团队、重点专科高层次人才,实施名优律师培育“提质扩面”工程,壮大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九是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专项行动。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集成改革,整合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我市人才市场等线上线下平台资源,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加大对农村转移人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重点群体的人力资本投入,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对接、高效服务重点企业和科创平台。

  十是激励关爱专项行动。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打好选树表彰、能上能下、关心关爱等组合拳,加大及时奖励力度,完善追责问责调查和容错纠错评估同步启动机制,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健全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机制,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制度规定,切实击穿“内卷”、杜绝“空转”。深化实施党委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平台、重点人才制度,优化“三员”助企服务机制。纵深推进人才授权松绑改革,评选一批杰出人才、突出贡献专家和劳动模范,示范带动全社会创业创新。

  同志们,队伍支撑发展,实干重在当下。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狠抓开局起步,我市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项目投资持续放量,工业生产平稳向好,消费市场不断升温,进出口保持良好势头,为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良好态势一定要保持住、巩固好,确保实现开门红、季季旺、全年胜。

 

推荐访问:创新真 开拓奋进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