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三维审视

郑煦林

(闽江学院纪委, 福建福州 3501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十个坚持”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在完整的有机体系,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当前,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对于积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前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4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快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进程。目前,曲青山(3)曲青山:《深入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学习月刊》2022年第1期。、侯庆海和包阔(4)侯庆海、包阔:《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意蕴与实践价值》,《理论观察》2022年第2期。等学者研究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内涵和价值等,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专门研究成果较少。笔者认为,高校应遵循“为何—以何—如何”的逻辑思路,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价值、关系、实践三重维度探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这些对于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从价值之维出发,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何”融入思政课的时代意蕴,探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思政课的新使命同向同行,将使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更好地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精神力量与实践指向。思政课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借助思想教育手段完成价值转化”(5)周苏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维度》,《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对大学生而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不仅是最鲜活的教科书,而且是最好的营养剂。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能融入思政课的原因所在。

(一)推动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有效的载体是实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思政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且是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思政课如何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作用、彰显育人功效,这是亟需解答的现实问题。

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就是要向史而新,推动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思政课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夯实思政课教育的理论根基,又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和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理论性、政治性、实践性、批判性的有机统一。高校要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为契机,在融入中守住价值立场之正提升思政课教育高度,在融入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育深度,积极推动思政课的守正创新。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分析我国近现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容易引起大学生共鸣,增强其学习思政课的自豪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历史自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归宿正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价值等转化为大学生无穷的实践力量、内化为大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

历史真实记录时代变迁,历史见证未来发展脉搏。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统地总结了“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7)曲青山:《深入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学习月刊》2022年第1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成功的密码。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百年奋斗历史中的人物、事件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尤为重要。然而,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工具,借着“破解内部档案”“亲历人回忆录”“披露惊天内幕”“还原真实历史”等幌子,试图对某段历史进行歪曲和杜撰,妄图否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的历史判断。显然,这些动作会威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千秋大计。

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根本意义在于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和本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贯穿于思政课始终,应挖掘党的珍贵历史资料,梳理党的百年文物资源,权威地阐释党的百年历史,准确和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党史观辩证地分析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以科学和发展的态度看待党的百年历史,知晓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增强 “四个自信”,自觉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钢铁长城,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

(三)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4页。办好高校思政课,就是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当全国青年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这份职责时,新时代既定的育人目标必将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必然蒸蒸日上。

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就是要教育青年懂史明责,积极践行新时代使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积累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历史经验,是党带领勤劳的中国人民在救国、建国、兴国、富国、强国等历史征程中总结的伟大奋斗经验,彰显了党坚持真理、永不言败的如磐初心,展现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不仅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决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提供了可靠的史实依据,而且为新时代大学生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质的精神之钙。高校以思政课为载体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从不同角度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给予权威解读,系统地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和时代价值,传授百年大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密码,必将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联通往昔、对接当下、昭示未来,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勇担时代使命和践行时代职责,还需要以坚强的意志面对前进道路中出现的种种挑战,谱写中华民族奋进的美丽篇章。

思政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主阵地。厘清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阐释“以何”融入的关系向度,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效的重要前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思政课的关系维度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相贯通、教学内容相融通、教学时新相融合等方面,这些内在契合关系有利于以理服人、铸魂育人。

(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贯通

从教学目标角度,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知识目标维度洞察历史规律、剖析历史经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维度增强前行的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围绕同一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不同,教学目标也会略有差异。如讲授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的百年奋斗史,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
讲授党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的奋斗史,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好”;
讲授党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不断破除前行中遇到的障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创造了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奇迹历史,使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何以“行”。然而,也要强调的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并非相互割裂、彼此独立的历史经验,它们之间呈现出内在的紧密联系,展现的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近代中国救国、建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历史进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目标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成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可造之才。因此,从本质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其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共融。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等,其中必然包括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践行马克思主义、有强国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些目标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目标是共融的。其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共通。思政课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筑牢大学生担当使命的根基,引导大学生以祖国为荣、与祖国同心、为以身许国而耀,不断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也就是说,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在于促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力和本领的提升都要聚焦为中国的宏图大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奉献。这一目标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目标是共通的。其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共铸。从思政课的各门课程而言,它们之间是共铸的。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重在阐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等正确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等。这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共同铸就“促进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1)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8期。这一目标。

(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通

从教育内容角度,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够实现党史知识传授、鲜明价值引导、正确思想传承的有机融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内涵丰富、体系完善,构成了“党的‘理论探索史’‘不懈奋斗史’‘初心使命史’‘自身建设史’和‘政治锻造史’的‘五史’主流本质”(12)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8期。。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不但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经验,而且包括了不同时期历史经验中的主流、核心和本质等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
不仅囊括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果的经验、伟大精神的总结、伟大斗争的归纳等,而且囊括了党在奋斗历史中的挫折教训和斗争办法等。丰富的历史知识、厚重的历史底蕴、伟大的民族精神,既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育正确的党史观、夯实思想之基、铸就信仰之魂的典型素材。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通常以马克思主义工程的教材体系得以呈现,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发展脉络,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演变规律、斗争经验、发展趋势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涵盖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因此,从这些内容而言,其实质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系统化、课程化和专题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和思政课之间在教育内容的相融通,是以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支撑、相互印证、相互统一而呈现的。其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和思政课互为支撑。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内容对思政课教学起着支撑作用。譬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传递给大学生的是坚持党的理论、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传播党的法治精神,从而保持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气魄。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恰好为思政课提供了优质土壤。其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和思政课相互印证。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全方位立体化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包括“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这不仅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讲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等相印证,而且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阐述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等相互印证。其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和思政课相互统一。思政课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的教育。这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内涵具有相同的基因。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以及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尊重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这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等一脉相承。

(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时新相融合

从教学时新角度,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是为了将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总结的最新理论、最全经验及时融入思政课,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方针并在党旗下健康成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提出的,可谓时效鲜明、时机恰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丰功伟绩的成功密码,正是得益于此密码,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世界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一篇又一篇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鸿篇大作,这些魅力密码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和理论根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蕴含思政课教学的经典元素和珍贵资源。这些与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相一致,共同指向思政课创新性和时新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爱党爱民教育、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等时新内容;
“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蕴含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时新内容;
“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蕴含道路自信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等时新内容。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学时新内容的重要组成,符合新时代思政课创新的导向。

思政课的教学时新性要求思政课与时代同行,彰显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思政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紧跟时代步伐,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时机相融合,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呈现时适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应及时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重要历史经验、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权威理论是促进思政教学内容深化的关键“坐标”。其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呈现时效性。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媒介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教育,承担着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任务。在当前这一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而且对大学生全方面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其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呈现时新性。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人机合一、万物互联、媒体融合、人人相通的大传媒时代”(14)王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审思和实践路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融媒体技术拓宽了思政课教学的育人空间,促进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进一步彰显了思政课教学的时新性,实现了思政课教学最大限度的创新发展。因此,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将历史经验对接现实社会、指向未来发展方向,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融合中促进课程的活化、细化和内化。

思政课是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弄清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维度,需要从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阐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的具体方法,明确回答“如何”融入的核心环节、主客条件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主体、受教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保障机制等要素的匹配和衔接,才能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入脑入心。

(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1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需要高校党委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第一,高校党委率先垂范主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应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思政教育的相关文件,从为党育英才的政治高度看待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蕴含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16)郭跃文:《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广州日报》2022年2月22日,第11版。。应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及时规划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相关事宜。第二,高校党委身体力行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高校党委应按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及时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会议,共同商讨、共同规划、共同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契合处,落实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三进”等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党委领导班子、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领导班子等应贯彻“走上讲台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责任落实制度,主动讲好历史、讲清经验、讲透道理、讲细案例、讲出感情,发挥领导班子的引领示范作用,掀起广大教师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浓厚氛围,引导大学生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荣、以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耀。第三,高校党委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全力保障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融入思政课。高校要健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等。高校党委应定期召开实施效果汇报会,分享教学心得、及时解决问题、总结典型经验等,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优厚的经费保障等。正当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高校党委要强化责任担当。比如,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部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纪委书记负责督查各部门落实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情况等,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保驾领航。

(二)有效压实高校教师的教育主体责任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7)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思政课堂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的主渠道,显然,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担负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责任,需要全面聚焦教学核心问题,精准施策,以实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落地有声,声声起浪。

第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具有内在统一的特点,需要思政课教师掌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整体意涵,融会贯通。为此,需要精准分析思政课教师的总体情况,分批次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理论培训、学术研讨、教学经验分享,以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最终提高思政课教师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整体水平。

第二,思政课教师精准开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准分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专题化的集体备课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方式,明了融入并非简单加入内容,而应运用适合的逻辑方式,如时空逻辑、情感逻辑和哲学逻辑等叙事逻辑,使课堂教学具象化、生动化。同时融入过程要把握大学生的理解特点和接收方式,探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寻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思政课的耦合处,构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的完整内容体系,才能实现历史、理论、现实、未来四者之间的融通。例如,“形势与政策”课要凸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将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置于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视角,围绕党的百年中的重大事件、伟大英雄人物、经典经验总结过程等展开主题讨论。启发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正确看待历史经验、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党史认同、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认同等。

第三,精准评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校要运用数字化手段、信息化技术,收集、整理相关材料,重点分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做法、剖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强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估机制。总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情况,同时分析出教师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为基础,有目的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细化教学方案、充实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全面激发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履行教育主体责任,也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内化为行为准则。为此,第一,要精准把握大学生的理解特点,满足大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学习需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需要建立在大学生的理解特点和需求程度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知识、永恒的价值理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汇聚成大学生前行的力量,那么他们将会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行为的动力。第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内化为行动源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一部新时代恢宏的大百科全书,读透、读懂、读活这部书,需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要怀着一颗神圣的心,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以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研读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大学生不仅需要自觉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收集相关权威专家的经典解读资料,而且需要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极作为,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行动之源。第三,激发大学生参与“大思政课”的兴趣,培养真学真信真用的知行合一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8)《“‘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第3版。“大思政课”已经纳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大学生除了吸收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主动融入社会实践,挖掘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以此开辟“第二课堂”,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争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义务讲解员”等方式,身体力行,深化认知。思政理论课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育、社会实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当大学生走进社会这一大课堂开展实践调研,或是走进党的红色文化遗址时,其虔诚的心、感恩的情与英雄前辈的奋斗精神容易实现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与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猜你喜欢思政课经验马克思主义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科教创新与实践(2022年4期)2022-04-2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推荐访问:审视 融入 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