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要求部署,持续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减负松绑,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人才到**就业创业积极性,人才数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坚持权限下放,增添用人主体主动性。如何有效用好人才,用人单位最具话语权。**市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持续加大编制、招聘、评价权限下放力度,全力破除制约发展障碍。优化配置下放用编自主权。市县两级统筹优化使用事业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满足满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用编需求。加强下放权限管理,出台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和使用办法,明确周转编制使用范围,规范使用程序,推动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科技、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倾斜,先后使用378个“周转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精准引才赋予招聘自主权。坚持“谁用人、谁招人”,给予用人主体更大招聘自主权,让用人单位全过程、深层次参与公开招聘,选好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制定三级医院自主招聘方案,用人单位自定招聘计划、自主招聘人才,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做好支持监督,成功引进一批副高级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实绩导向下放评价自主权。推动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制定中小学教师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监管办法,赋予市第十九中学、南山小学中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自主评审中级职称12人。开展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把新增认定标准权力赋予用人单位,组织农业、商务、工信、科技等部门开展乡土人才、电商人才、“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科研人才评审,新增认定标准19条,认定人才37人。
丰富激励举措,提高科研人才创造性。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市坚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可能。搭平台,让人才创新有舞台。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出台《新时代**创新发展30条》和《**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给予平台政策资金保障,推动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翻倍达到24个,吸引集聚人才124人。持续深化市校合作,争取高校科研资源延伸,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一行到访考察,签订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推进合作,与哈工程共建哈船碳材料研究院,全乐制药与陈凯先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给支持,让人才创新有保障。实施“金鸡行动”人才科研项目,支持人才自主开展项目研究、转化科技成果,首批已支持8支人才团队,实行社会资本跟投机制,团队先后获批专利软著等成果14项,推荐1名带头人为国家级创业领军人才候选人。设置“金鸡行动”青年专项,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供待遇,让人才创新有干劲。赋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更多自主权,用人单位可自主确定分配模式、自主设置薪酬项目、自主制定分配办法、自主提高薪酬奖励、自主核定人才薪酬,让人才得到与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回报。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市县两级11家公立医院完成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做好保障减负,提高人才服务主动性。人才生态是持久竞争力。**市坚持匠心打造人才舒心省心安心发展环境,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主动包联服务,让人才工作舒心。创新开展组织部门包联服务行动,组工干部经常与高层次人才面对面交流,为人才提供个性化专属服务,通过积极宣讲人才政策、鼓励科研创新等方式,了解人才发展需求和工作困难,协调职能部门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落实减负措施,让人才干事省心。全面推行减少报表材料、减少执行情况检查、减少预算编制内容的“三减”行动,人才参加非学术性、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极大减少。对开展社会事务活动实行清单备案及公示制度,严把审核关、管理关,减少事务性活动数量及频次,未经备案的活动一律不得开展,切实把人才从繁重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优化保障措施,让人才生活安心。制定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置实施细则,人才子女就学和配偶安置需求实现随到随办。打造人才安居体系,实现人才住房有公寓、租房有补贴、购房有补助的全流程保障。升级**人才服务“智享卡”功能,建立人才服务联盟,百余家本地企业为人才提供餐饮购物、住房家装、医疗保健、交通旅游等优惠服务,全面实现“一卡在手、全域通办”,让各类人才来**一见倾心、对**一往情深、在**一心发展。